【明報專訊】大年初一深夜到年初二清晨的旺角,經歷了700萬巿民永遠不會忘記的春節最長一夜——從你推我撞到拳打腳踢,從投擲磚頭到焚燒雜物,其間夾雜卜卜兩響警槍——旺角失去了新春的祥和,取而代之的是大規模的暴力衝突。這場被特首梁振英定性為暴亂的事件,顯示香港經過前年的佔領行動之後,此刻來到更大的另一危機面前,社會撕裂沒有在過去一年有所癒合,反而走向更深的對立。面對嚴峻局面,香港社會必須坐言起行,維護法紀,共同拯救隨時墮入深淵的我城。
不容暴力行為
必須強烈譴責
綿延幾個小時的無休止衝突騷亂,充滿毆打破壞等暴力行為,必須對此強烈譴責。香港是有自身機制處理社會矛盾,也許有人認為機制不夠,或者感到力度不足,但不容否認的是香港是一個奉行法治的地區,絕對不容許任何人或任何組織以此為暴力行為的藉口。香港早已是成熟的國際都巿,普及教育率高,卻出現流血衝突,人們不禁要問﹕如此親痛仇快的社會撕裂,伊于胡底?
前年佔領行動之後,到如今社會仍在療傷之際,旺角大年初一深夜開始的暴力事件使人感到哀傷。這次事件,起初是處理小販問題的手法引發爭論,其後卻在事態發展過程迅速擴大,到了初一晚演變成暴力事件,特區政府昨日表示將會展開調查。除了肯定這種慣常的刑事程序做法,我們更應深入肌理進行治本療程,把即將來到更大的對立及更激烈的衝突及時梳理,以便從長遠挽救香港於水火。臻此之道,其實說得嘴皮也破,便是放下紛爭,休養生息。
旺角黑夜的衝突令人感觸甚深,因為香港歷史上曾經面對類似政治及社會危機﹕1966年,天星小輪加價5仙引發騷亂;翌年1967年左派暴動至今仍然引以為戒,百業凋零,炸彈遍地,死傷慘重。連續兩年的兩次事件對香港帶來巨大創傷,官民對立,社會撕裂。之後港英政府調整方針,推行懷柔政策,這雖可批判為港英當局未有公開承認治港失敗,但客觀上確有助釋放高壓政治之下的巨大民怨;也由於此,才有1970年代麥理浩大建公屋及設立廉政公署的後續政策。
仇恨言行蒙蔽眼睛
放下鬥爭走向和解
提到這一段段歷史,是期許社會上下、不分官民俱能以史為鑑。近年香港紛爭日多,官民之間隙怨加深,社會黃藍對立,似是不把政治對手踏扁踩平不罷休。必須指出的是,類似的仇恨言論及行為一隻手掌打不響,互為影響之間,在原本就矛盾甚深的社會一點即爆。人鬥人蒙蔽了眼睛,看不到儘管政見歧異,卻都是香港人這一共同之處;而「香港人」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稱謂,在拳來腳往、棍棒亂飛的暴力衝突裏四分五裂,香港由法治都會沉淪為蠻力敲打的鄉郊城鎮。目睹這一巨大轉折,再看忽明忽暗如鬼火般的未來,任何對香港這蕞爾小島還有半分憐惜的港人,都會欲哭無淚,欲語無言。
猴年伊始,按照過年習俗,人人善頌善禱期待前程。本來,今年面對經濟調整,香港相對於中國大陸及美國僅是細小的經濟體,一旦大勢下挫,只可順勢而為,靠凝聚民心渡過難關,可是猴年開出如此局面,群策群力難以樂觀。至於政治層面,各式爭議分歧,是否只有政治鬥爭才可以解決,恐怕不是只有一個答案。走筆至此,只能期望各方力量聰明一點,不要只顧鬥爭而磨蝕了得來不易的成果。政治鬥爭貽誤香港,落得人人皆輸,這是值得大家警惕的忠告。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