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劉進圖:別讓仇恨佔領港大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06日 06:35
2016年02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新任主席李國章上月底首次主持會議,不同陣營不同取向的校委難得一致同意,成立獨立的檢討委員會,檢視大學運作規條,這本來是消弭爭端重建互信的契機,可惜校委會主席或校長沒有第一時間出來解釋交代,現場一度信息混亂,不清楚檢討委員會何時成立及如何運作,醞釀罷課的學生圍堵會議廳,阻止部分校委離開,要求澄清對質,校方召喚大批警察到場,造成持續對峙及肢體衝突。


兩個資訊世界 聽不到對方的聲音

校委會對事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會議後的信息發布極為重要,這是現代管治常識;動輒召喚警察進駐校園,容易激化矛盾,這也是常識。衝擊的學生同樣要對事件負責,就算信息不夠清楚,但基本事實是通過了獨立檢討動議,學生及教職員代表都投了贊成票,場外學生仍然選擇衝擊,情理上說不過去,客觀效果是失去公眾支持。


弔詭的是,學生與公眾彷彿生活在兩個不同的資訊世界。倚靠主流媒體報道來了解今次事件的公眾,普遍會得到對學生負面的印象,認為學生過分激進;倚靠社交網絡及新興網媒來了解事件的年輕人,卻可能得出相反的印象,同情學生被打壓。兩日後李國章召開記者會,作出各種偏頗及欠缺事實依據的指控後,大專學生對事件的評價更趨向責難校方。生活在這兩個資訊世界裏的人,開始聽不到或選擇不聽另一個世界的聲音。


諷刺的是,對於策劃罷課的學生,李國章措辭愈是尖酸刻薄,愈有助於激怒同學響應抗爭。對於一些力主委任李國章以強硬手腕整頓港大的建制鷹派人士,學生的行動愈是激烈,愈有利於說服北京支持強硬對付港大。


可悲的是,鬥爭挑起仇恨,仇恨造成更多鬥爭,這是一個無底深潭,港大正在仇恨與鬥爭的漩渦中沉淪。


在港大修讀人權法碩士課程的楊政賢,日前在網上發表文章,標題為〈昨晚,我在港大介入了一場種族仇恨〉,文章說他在校內食店目睹一位本地學生無緣無故以粗言辱罵兩個內地來的同學,罵他們是侵略者,說這裏不是他們的地方,叫他們返大陸。他出於正義感與同情心,介入為無辜的內地生辯說,卻被質疑是香港人抑或中國人,為何幫着另一邊說話,這質疑刺痛了他的心。他請求用手機攝錄了事件經過的內地同學勿放短片上網,否則他可能成為眾矢之的,遭人標籤為「左膠」出賣香港。


令楊政賢痛苦的是,他完全明白那位罵人的本地生,是基於過去數年的真實生活體驗,以及對荒謬時局的觀察,才產生針對內地人的敵意與躁動,他無法討厭他罵他;但他同樣無法接受他宣泄憤怒的方法,港大的人權法律教育讓他學會包容異見尊重異己,他恨自己無法更有力地排難解紛,他害怕香港與內地的關係會變成像美國的白人與黑人那樣,成為仇恨的俘虜和犧牲品。


只為了享有活在愛中的自由

執迷鬥爭的當權者應該看到,過去兩年的鬥爭路線已經在中港關係的泥土上,播下了仇恨的種子,特首和校委們可以倚靠警察保護;千千萬萬的內地旅客、內地學生、內地來港公幹人士,他們卻隨時要承受無理的屈辱與歧視。當這些事情通過媒體報道廣傳內地,倒過來又會令千千萬萬在內地生活或旅遊的香港人,隨時承擔報復與打擊。這是北京領導人想看到的結果嗎?


熱中抗爭的大學同學也應該看到,擇善固執是對的,不妥協、不放棄、不認命、不沉默,統統都是對的,請堅持下去;但請不要為仇恨開門,不要讓仇恨佔領校園,不要讓仇恨進駐心靈。不為別的,只是為了讓你們繼續享有活在愛中的自由。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