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戰燒錢破紀錄 突顯貧富分化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01日 06:35
2016年02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近幾屆大選花費持續暴漲,引起外界對金權政治的疑慮。研究大選經費的智庫指出,截至本月14日,單是支援各參選人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已花了1.29億美元(約10億港元),較上屆大選同期增加了8倍。本屆大選總花費極可能超過2012年的20億美元。


限制鬆綁 企業個人捐錢無上限

包括總統選舉在內的美國聯邦選舉競選經費有4個來源:一是少於200美元的個人小額捐款;二是200至2599美元的個人大額捐款;三是在競選周期籌募捐款為特定參選人助選的「政治行動委員會」(PAC);四是參選人自掏腰包。民主黨熱門參選人希拉里迄今籌募的逾1.1億美元競選經費便主要來自政治組織,其主要對手桑德斯則靠小額捐款籌得逾7000萬美元。另外,打算以獨立身分參選的紐約前市長彭博,日前放風稱從逾350億美元資產中掏出10億美元打選戰。


各種「燒錢」活動以PAC的角色最惹爭議。PAC是由一些立場一致的組織、企業或工會組成的聯盟。美國最高法院2010年1月裁定,企業和工會有權無限制地在大選競選期捐款給支持且獨立於特定參選人競選團隊的組織,即超級PAC。隨後,個人也允許無限制向超級PAC捐款。


專家憂金權政治 窮人影響力減

隨着捐款限制鬆綁,大財團和超級富豪的巨額政治獻金湧入。《紐約時報》調查報告顯示,所有參選陣營及支持他們的超級PAC,2015年10月已籌得1.76億美元,當中一半來自158個家庭及他們所控制的企業。政治捐款如此集中,是近數十年未見。


有論者認為,放寬限制可增加捐款透明度,但不少民間組織與專家擔心,大財團與超級富豪踴躍捐款,意在令支持對象上台後制訂對他們有利的政策,窮人則更難通過投票影響政府決策,加劇社會兩極化。美國前總統卡特便質疑,美國淪為「寡頭統治的國家」。


不過特朗普與杰布布殊迄今的表現顯示,大灑金錢並不保證勝出。杰布早在去年上半年便已籌得1.14億美元,打破共和黨內紀錄,但他大灑金錢宣傳卻僅換來低迷民望。相比之下,特朗普迄今花費僅為杰布一小部分,卻在共和黨選戰領跑。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