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曾家洛:年輕教師能接過火棒嗎?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01日 06:35
2016年02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早前《施政報告》提出將兩筆學校津貼或款項合併成為常額教席,某程度上回應了現時業界一些需要,如合約教師問題。而政府願意透過政策解決問題,亦算善意。然而,學校作為社會人才培訓的重要系統,深刻影響孩子的成長,故此教師系統不能只被視為行業的問題,更應該置於社會發展和下一代福祉去思考。


在此視角下,我們不難理解今日談到的合約教師問題更複雜地糾纏於教師團隊的組織結構與承傳問題上。施政報告的提案雖然能對超額教師和合約教師問題作點紓緩,但正如不少評論提到,這些措施或有利於較早進校、較具經驗或年資的老師,反而不利於年輕教師。


量和質的承傳問題

表面上這種情况可解讀為市場競爭力的問題,但Roundtable教育及全球發展部曾嘗試考察一些學校的老師資料和結構,發現當中往往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隨着學童減少、教師新增職位數目不足,不少學校的年輕教師與資深教師比例漸見嚴重差距,最誇張的甚至可能正趨向倒金字塔式的人數分佈。這將造成日後教師量和質的承傳問題。從量而言,隨着年月流逝,年輕教師就是未來接班的中層教師,而以現在年輕教師的比例,不禁令人擔心,日後是否會出現教師團隊承傳和經驗不足等問題。


另一方面,從質而言,年輕教師面對現時的就業困境,往往缺乏可見的專業發展軌迹,甚至對自己的教學職志產生動搖。Roundtable教育及全球發展部就此問題,訪問了一批年輕教師,了解他們的想法,發現:


一、能否成為常額教師,將影響他們晉升和考慮是否繼續從事教師工作;

二、他們需要情緒支援,以應對面臨合約完結,考慮是否需要轉校的壓力;

三、現行教育環境、工作量和學校管理策略迫使他們缺乏專業發展空間,掌握發展方向和獲得有關資歷;

四、頻密的改革和不穩的前景令他們欠缺職志規劃和有效的晉升階梯;

五、有時感覺校方和資深教師對他們缺乏信任,使其心態和行動力下降。


以上5點不單影響教師就業問題,而且深刻影響日後中層團隊承接的質素。故此施政報告內的措施雖算是一番好意,但仍需要加強力度,更要把握癥結所在,及早為鞏固和保持香港教育質素,作出中長線部署。否則日後面對中層教師數目不足,而經驗和質素亦未符應有水平時,便為時已晚。屆時教育質素下降,受害的將是香港下一代和整個社會。教育局宜針對如何扶持年輕教師進入常額編制、提供有助他們職志和專業發展空間的措施或計劃,以及加強現有學校領導重視年輕教師投入學校的行動力與團隊建立等方面作出回應。


作者是Roundtable教育及全球發展部總幹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