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兩電利潤盯着回報率 失焦難保障市民利益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27日 06:35
2016年01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已經與兩家電力公司就2018年之後的《管制計劃協議》開始接觸談判,負責談判的環保局官員拋出尋求降低兩電回報率的目標,並對他們與兩電周旋的「牙力」,顯得信心滿滿。過去政府與兩電十年一次的談判,結果都是兩電予取予攜而歸,今次參與談判官員是否功力大進,足以在專業要求上抗衡兩電的專家團隊,無從得知。暫時看到的是兩電已經開始佈局,官員則停留在喊話狀態;市民在用電方面的利益,會否獲得最大保障,現階段只能以「走着瞧」來形容。


政府官員打開口牌

要兩電下調回報率

環保局官員由局長以降,近期都公開表示政府希望兩電准許回報率由現時的9.99%下調到6%至8%,更期望市民表態,憑藉公衆壓力迫使兩電就範。回報率愈低,理論上兩電利潤可能愈少,市民的電費負擔得以減輕。不過,按一貫管制計劃,對兩電而言,回報率與利潤多寡並無必然關係,這在過去已經得到驗證。


8年前政府與兩電達成的管制計劃,兩電回報率由13.5%下調為9.99%,下降了3.6個百分點,即是兩電的准許利潤減少約35%。單看這個減幅,兩電利潤理應大縮水,對已經擁有兩電股票的投資者而言,肯定不是好消息,因為利潤大減會影響派息和股價,正常情况下,當時兩電股價應該面對沽壓而下跌。事實是兩電股價不單沒有下跌,反而節節上升,難道投資者都變了「儍仔」?非也,而是投資者知道兩電獲准增加的固定資產投資,仍然有接近雙位數的准許利潤,從投資角度,當時兩電股票買都來不及,誰還會拋售?8年來兩電業績持續上升,證明投資者目光如炬。這就是當年政府官員視下調兩電回報率為「勝利」的實質。


今次政府官員又打開口牌,聲言要把兩電回報率下降到6%至8%。過去的事態說明,即使回報率低過6%,都不等於兩電少賺了利潤,主要視乎政府官員在談判中,怎樣體待兩電的固定資產投資。近年,兩電經常宣揚為要符合政府的減排要求,減少使用煤、增加價格較昂貴的天然氣發電,因此要加電費。4年前,中電提出年度加電費達雙位數時,就主打這個論點,後來因為羣情洶湧而調低加幅;4年過去,中電的燃料帳把多收的12.67億元退還給用戶之後,到去年底還有超過15億元正結餘。設若當年中電的雙位數加電費得逞,多收情况更難以想像。


因此,政府官員與兩電談判,若只盯着回報率則會失焦,因為問題不在回報率,而是兩電名目多多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濫收燃料費,使用戶要「夾錢」給兩電投資的同時,又要滿足已經增加投資的回報。截至去年底,兩電多收用戶電費和燃料費接近57億元,扣除中電退還給用戶的12億元,還有超過44億元,其中港燈約佔21億元,中電佔23億元。兩電封了蝕本門,只會賺錢、收多了則儲存在兩電的做法,卻得到政府批准和背書,這樣的管制計劃與民何益?


兩電向用戶收取的費用,包括電價和燃料費,都與管制計劃協議有關。然則,政府為何容許兩電向用戶收取的費用,超過准許利潤,變相要用戶繳交未來的電費?這種安排明顯不合理,政府卻一直含糊其詞,未有清晰解釋。市民的利益,就在這種不明不白景况中被侵損了。


日前,港燈宣布與日資公司簽訂合約,承造一台燃氣聯合循環發電機組,將於2020年投產,造價30多億港元。這筆投資將會在港燈的回報率反映出來,顯示港燈就2018年之後的管制計劃,已經開始部署。另外,據知中電在天然氣來源方面也有新構思,涉及固定資產投資。兩電這些建設舉措,都是與回報率直接有關,可見,目前兩電不在回報率與政府糾纏,搞好固定投資佈局之後,屆時予取予攜的還不是兩電!


談判官員信心滿滿

可以抗衡兩電專家?

政府與兩電的談判,除了關注回報率,未知還有什麼板斧確保兩電用戶的利益。以往政府與兩電談判,鑑於官員沒有足夠專業水準和對電業結構趨勢缺乏認識,因而在談判中被牽着鼻子走,有意見建議政府應組成有外界專家加入的談判隊伍,抗衡兩電的談判團隊,尋求最大程度保障市民利益。新一輪談判已開始,官員在答覆查問時,就引入外援顯得抗拒。環保局官員歷經生聚教訓,若果已經練就一身好工夫,在專業要求上可以與兩電專家比肩,當然是市民之幸。不過,由局長以至相關官員,迄今只見提出爭取下調回報率,不知道官員們會否有其他神機妙算,否則新管制計劃協議公布之時,市民用電利益繼續未獲足夠保障的結果,則不令人太意外。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