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湯文亮:政府不知何為購買力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25日 06:35
2016年01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出辣招,很多人買唔到樓,令到需求減少,樓價下跌,政府官員非常雀躍,以為大事已了,壓抑樓價有成效,誰不知樓價稍為下跌之後,隨即反彈,官員們亂了手腳,除繼續出招外,還要求金管局幫手,夾手夾腳將樓價壓下去。


除此之外,就算明知道遠水不能救近火,都要開拓土地,增加供應,大家一致認為,這是治本良方,但當供應增加之後,官員們才發覺,需求量並不如預期中龐大,樓價有機會因為供應太多而下跌,究竟那些剛性需求去了哪裏,或者要出尋人啓事才可以找到他們?

沒有能力 剛需變毋須

其實,剛性需求只不過是一個口號,沒有能力,什麼剛需都會變成毋須,而這種能力就叫做購買力,政府官員還未清楚了解什麼是購買力,所以就算出辣招都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我以前曾經寫過「三間樓投資法」,其實是代表購買力的進化,當大家買第一個物業時,所用的購買力是要累積得來,是最辛苦的,這個時候就最需要幫助,如果首期太多,單靠累積是需要長時間,如果能夠將首期降低,就會令多些人容易上車,這個亦是政府的目標,不過,就千祈唔好在樓市最熾熱的時候幫人上車,否則,有機會令到上車人士變做炮灰,成為好心做壞事之表表者。


上車之後,幾時買第二個物業或者換樓,就要靠升值,包括自住物業升值以及個人能力升值,有一些人買了一個物業,適逢樓市飈升,他便可以加按買第二個物業,另外一些人工作順利,升職加薪之外,還有巨額花紅,買第二個物業或者換樓就不成問題。


政府最需要幫首置人士

買第三個物業或者換更大自住單位,就要靠投資,如果靠升值就可能要等很久,投資除了一般股票,金融產品外,還包括將第二個物業賣走,待樓價下跌時可以足夠付兩個物業首期。講明是投資,是有機會遭受損失,所以,千祈唔好賣走自住物業,因為,這不是投資,是賭博。我相信政府並不太了解購買力,辣招令更多人不合資格上車,他們唯有將資金投資,希望可以藉着投資所得到的利潤上車,可是如果不幸遇到逆市或股災,所有資本都化為烏有,準上車一族便離上車目標愈來愈遠。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