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跌344點,收報18,542點,成交金額964億元。即月期指未平倉合約激增至逾13萬張,在港匯港股齊齊受壓時出現,有點好淡對決,大撼大的味道。周三晚美股急瀉500點後,又從低位回升250點,同時油價結算後跌幅收窄,日圓轉弱,港匯從接近7.83水平回調至7.81至7.82。亞洲開市時日韓皆升,港股高開後受壓再由期指帶動向好,呈短線反彈挾倉之勢,但動力很快又無以為繼,午後中港日股市齊齊大跌。恒指周二急升398點,周三暴跌749點,昨日又先漲逾352點後插水式下跌,期指尾市又轉高水逾200點,如此劇烈的波動,仍然是那句,博反彈是低回報高風險之舉。
美股絕地反擊,失守大雙頂頸線後有買盤低位掃貨,標普500指數由最低位彈升逾2%,似乎是要掀起全球好友反攻的浪潮。但這鼓氣勢到亞洲時段已無以為繼,港股升市僅維持了半天,午後又再急挫,高低位相差達704點,期間並沒有什麼重大利淡。筆者覺得現在大勢是差,但是否如市况顯示的那樣差,就連恒生(0011)、新地(0016)亦跌到四腳朝天,匯控(0005)市帳率與建行(0939)、工行(1398)等看齊?
昨日3個月或以上年期的拆息轉為高於同期美息,進一步強化資金恐慌性流走的情境,但樓市也不見得會重複1997、98年時的崩潰式下跌,導致銀行資產質素顯著惡化。要知道,這幾年樓價瘋漲的同時,首期亦不斷提高,新做按揭平均借貸比率才50%,銀行安全墊厚度足夠,同時買家多為實際用家,不會輕易斷供。看淡樓市拋售市帳率0.5倍的新地無話可說,但由此引伸出銀行資產質素出事,就連恒生也本月至今跌幅逼近18%,卻顯然是過度恐慌。
短線逢低小注買值博 中長線仍淡
再論匯控,利淡因素不少,諸如英鎊大瀉、業務發展缺乏方向、股本回報率低迷等,但市帳率跌至跟建行、工行等看齊,只有0.7倍,7.6厘股息率。或許今天的匯控已千瘡百孔,但筆者相信,匯控至少在資產質素和管理層能力兩方面令人更有信心,只是港匯受壓、亞洲金融風暴的陰影令大家恐慌。
其實認為現水平屬於相當低殘的投資者應屬主流,只是眼看市况劇烈波動,每次上升皆被打回原形甚至破底,大家都寧願靠邊站。但沽壓從何而來?在沒有消息下又從即日高位大瀉700點,感覺現在市場走勢相當人為,是淡友刻意造低大市。昨日未能反撲成功,但這幾天買盤力量顯然不斷增加,至少由好像植物人般對下跌毫無反應,現已有掙扎的迹象,昨日成交額就創今年新高。超短線而言,逢低小注買入是值得一博之舉,惟中長線向淡的勢未改。
全球銀行股跑輸 多不會有好結局
筆者這樣堅持,一來是大勢已成,後QE時代一切都得回歸正常水平,但慢慢地全球出現另一個相當不好的信號,就是銀行板塊領跌全球。在香港,本地銀行股年初至今全都跑輸恒指,恒指跌約15.4%,匯控卻跌了16.2%,恒生和中銀香港(2388)跌18%,東亞(0023)更達25%;在美國,標普500指數跌9%,但富國跌12%,摩通及美林美銀跌近20%,花旗跌逾21%;在歐洲,泛歐50指數跌11%,但受到呆壞帳的拖累,銀行股指數已瀉19%,意大利尤其重災,當地最大的Unicredit年初至今跌了27%。當全球銀行股都跑輸,往後多不會有好的結局。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美股絕地反擊,失守大雙頂頸線後有買盤低位掃貨,標普500指數由最低位彈升逾2%,似乎是要掀起全球好友反攻的浪潮。但這鼓氣勢到亞洲時段已無以為繼,港股升市僅維持了半天,午後又再急挫,高低位相差達704點,期間並沒有什麼重大利淡。筆者覺得現在大勢是差,但是否如市况顯示的那樣差,就連恒生(0011)、新地(0016)亦跌到四腳朝天,匯控(0005)市帳率與建行(0939)、工行(1398)等看齊?
昨日3個月或以上年期的拆息轉為高於同期美息,進一步強化資金恐慌性流走的情境,但樓市也不見得會重複1997、98年時的崩潰式下跌,導致銀行資產質素顯著惡化。要知道,這幾年樓價瘋漲的同時,首期亦不斷提高,新做按揭平均借貸比率才50%,銀行安全墊厚度足夠,同時買家多為實際用家,不會輕易斷供。看淡樓市拋售市帳率0.5倍的新地無話可說,但由此引伸出銀行資產質素出事,就連恒生也本月至今跌幅逼近18%,卻顯然是過度恐慌。
短線逢低小注買值博 中長線仍淡
再論匯控,利淡因素不少,諸如英鎊大瀉、業務發展缺乏方向、股本回報率低迷等,但市帳率跌至跟建行、工行等看齊,只有0.7倍,7.6厘股息率。或許今天的匯控已千瘡百孔,但筆者相信,匯控至少在資產質素和管理層能力兩方面令人更有信心,只是港匯受壓、亞洲金融風暴的陰影令大家恐慌。
其實認為現水平屬於相當低殘的投資者應屬主流,只是眼看市况劇烈波動,每次上升皆被打回原形甚至破底,大家都寧願靠邊站。但沽壓從何而來?在沒有消息下又從即日高位大瀉700點,感覺現在市場走勢相當人為,是淡友刻意造低大市。昨日未能反撲成功,但這幾天買盤力量顯然不斷增加,至少由好像植物人般對下跌毫無反應,現已有掙扎的迹象,昨日成交額就創今年新高。超短線而言,逢低小注買入是值得一博之舉,惟中長線向淡的勢未改。
全球銀行股跑輸 多不會有好結局
筆者這樣堅持,一來是大勢已成,後QE時代一切都得回歸正常水平,但慢慢地全球出現另一個相當不好的信號,就是銀行板塊領跌全球。在香港,本地銀行股年初至今全都跑輸恒指,恒指跌約15.4%,匯控卻跌了16.2%,恒生和中銀香港(2388)跌18%,東亞(0023)更達25%;在美國,標普500指數跌9%,但富國跌12%,摩通及美林美銀跌近20%,花旗跌逾21%;在歐洲,泛歐50指數跌11%,但受到呆壞帳的拖累,銀行股指數已瀉19%,意大利尤其重災,當地最大的Unicredit年初至今跌了27%。當全球銀行股都跑輸,往後多不會有好的結局。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