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區地圖﹕給區議員的地圖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17日 06:35
2016年01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區議員先生,你有聽過「衙前圍村」嗎?衙前圍村是一條位於黃大仙區擁有600年歷史的圍村(下稱圍村),圍村格局從未改變,亦是城市中最後一條圍村,正面臨逼遷,村民奮力抵抗。


長江集團在80年代起收購圍村,採取收一間屋拆一間的方法,將圍村肢解。區議會在05年通過市區重建局的計劃,只會保留圍村部分民居作商店或展館用途。其餘的屋均會拆除。計劃在兩旁興建15米平台再在平台上興建四棟大廈,總共提供750個單位,可以想像成一張反轉了的四腳椅。


市建局於2011年宣布動用「收回土地條例」後,圍村就怪事連連,例如古蹟辦稱要進行考古,在村民家園附近掘洞。市建局維修屋頂滲水的方法竟是用傘頂着,令下層居民飽受困擾。在落毛毛細雨的深夜突然起火連燒兩舖。到去年12月中地政總署向圍村發出一張通告。要求所有人需在今年1月25日前離開,否則會被罰款一百萬、監禁六個月。


區議員先生,了解圍村的重建計劃會造成什麼影響嗎?圍村重建將會剷除一整個基層生活圈。


之前圍村因歷史關係是個私人(鄉委會)管理的地方,因此能容納小販地攤,讓附近的公屋「東頭邨」街坊能夠光顧或投身小販行業。


村民的故事

村內有間一元買包零食的「活力士多」,非常受區內小朋友歡迎,去年八月中時,在一個微雨的深夜,突然起火,所有貨物燒毁,老闆李生說:「場火燒了我的第二條生命」。


有一個超過六十年養活三代人的製刀工場「范合利」,由范生的父親親手搭建。可惜在去年九月時收到收樓令。被迫交出單位,現時只能租用工廈單位,辛苦地繼續由父親傳下來的製刀手藝。


一間維持廿年廿元剪頭髮的「姜毅理髮檔」,他是附近公公婆婆的最愛。檔主郭生是個好好先生,曾經有街坊家中的燈泡壞了,郭生就改行做維修技工,上門幫忙維修。


村口有間「仁生堂中西藥行」林醫師,他和太太都是潮州人,同時住在店內,前舖後居。很關心其他村民,經常邀請其他村民一齊食飯。因為在村口村內發生什麼事情他也知道,是圍村的守護神,所以又被稱為「神醫」, 林醫師看病不收診金只收藥材錢,在附近街坊們的口中都略有名氣。


村內住了一個愛聽貓王的的士司機梁生,如聽到圍村內傳出音樂聲,很可能是梁生在聽音樂。他喜歡熱鬧,不時邀請全村人在圍村的巷內打邊爐,是村內的開心果,亦是「橋王」,不少抗爭口號、橫額都是他的創作。


再行入一些在村的外圍有一個負責餵貓的肥叔叔,算得上是村內所有流浪貓的主人,貓生病時會帶貓去看獸醫,曾經有隻老貓,有一天在樓梯望了肥叔叔很久,之後肥叔叔再沒有見到老貓了。肥叔叔的鄰居是一個賣玉器的老闆,她非常關心其他人,早幾年曾出錢興建避雨棚,幫其他人遮風擋雨,是「活力士多」的熟客,知道老闆李生發生火燭後經常生病,就常常為李生念經感恩,希望李生快點復元。在「活力士多」旁邊會有些街坊喜歡一起傾偈飲酒燒烤,感受自由,慢慢經過歲月流逝,圍村漸漸累積各款椅子和不同的基層生活。


這條擁有很多基層生活的圍村,在1月25日就會被市區重建局消滅。區議員你們面對社區空間消失、基層街坊消散,又有什麼感覺呢?看到這篇文章的區議員們,希望你們能夠放棄發展一些商品,守護街坊累積出來的成果。願意的話我們在限期前一起想辦法吧。


文_劉喚劉

圖_浦喚浦

策劃_阿江

編輯瘬移憪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