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周三發表的施政報告,於房屋政策上着墨不多,主要重提不會撤辣招和繼續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並表示「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物業市場的供應量約為7.4萬個單位,是有紀錄以來的新高。過去5年,私營單位平均每年落成量只有約1.14萬個單位。根據政府已知『熟地』上已展開或將會展開的私人住宅項目,初步估計,未來5年私營房屋單位平均每年落成量約有1.46個單位,增幅約三成」。
雖然上述數字沒甚新意,且將所有私人住宅總數計算,未必能看得出個別類型單位供應出現井噴式增加,會令樓價下跌速度極為誇張。比方說,根據美聯引用屋宇署的統計數據,去年首11個月面積小於430方呎的A類型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共有1905個,佔整體私宅落成量約19%,在2009和2010年時,有關比例低於5%,增幅已是驚人,卻已是16年的高位,若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預測,今年A類落成單位佔整體私宅落成量比例,更可高達23.8%的22年以來新高(見圖1),可見細單位樓價面對供應增加所造帶來的壓力,會特別嚴重。
細單位佔比 創22年新高
然而,去年頭三季樓價未見拐點回落以前,因樓價高企,市民負擔能力減弱,入市只能愈買愈細,卻將細單位樓價搶高至極不合理水平,而發展商見細價樓熱賣,且又賣得特別好價錢,便紛紛興建或改則,令細單位樓盤供應量急飈,埋下湯文亮提及會出現的「細價樓爆煲論」隱憂。
屯門樓價5星期跌近一成半
事實上,當樓市出現轉勢,細單位或細價樓受到的傷害也最深。不信?中原地產昨天公布的樓價指數,按周再跌1.05%,和去年9月高峰期比較,已累跌了超過8.5%,且跌勢似有加速現象,「屯門地膽」祥益地產的統計更顯示,細價樓集中地區屯門,樓價單是過去5星期已勁插接近一成半,更成為15個月即一年多的新低(見圖2)!
今日湯文亮會與另外三名財經猛人一起出席《明報》主辦的「2016年投資攻守大作戰」收費講座當演講嘉賓,數百個名額已爆滿,而湯文亮今日也會發表他對細價樓的估計﹕今年細價樓樓價或會再跌15%至20%!
湯文亮預測細價樓今年跌20%
除了供應增加,大家也關心美國加息而香港跟隨,會否對香港樓市造成影響?先來看一看國際物業顧問世邦魏理仕所做的統計﹕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香港曾經歷3次重要的加息周期。第一次為1996年3月至1998年2月,其間最優利率(P)由8.5厘升至10.25厘,當時正值亞洲金融風暴,P上升了約1.75厘,結果各類型物業之中,商廈(甲級)和分層工廈錄得跌幅,而商舖及住宅則仍上升,不過有關升幅主要在1997年中以前錄得,至1998年初仍未將有關升幅完全抹去。
香港的第二次加息周期為1999年6月至2000年12月,這次P升了1.5厘,而所有類型物業價格都跌,又以住宅樓價跌得最傷。至於第三次加息周期,則為2002年12月至2006年10月,共加了3厘息,卻因已經歷過2003年SARS的最低潮,各類型物業樓價反從低位大升(見圖3及表)。
樓價跌勢倘成 加息或「落井下石」
總結過去3次加息周期,似乎當樓價偏高時,加息便要小心,而若樓價形成跌勢,加息將會構成「落井下石」的作用,而若樓價已跌至偏低水平,經濟由谷底出現復蘇,反而不用擔心加息的不利影響。
那早前美國加息,又會對現在的香港樓市有何影響?以中原樓價指數計算,去年9月高峰期比1997年頂位高出接近四成,然後至今調整了約8.5%,是否跌勢已成,大家可自行判斷;不過,香港經濟背靠中國,中國GDP增長急速放緩,香港的一些行業如零售等更面對困境,若香港稍後隨美國加息,會否如雪上加霜?
拆息被挾 H按業主遭殃
早前有一種說法,指因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充裕,縱使美國加息,香港也未必快速跟隨。然而,近期中港股市暴跌,人民幣隔夜拆息曾被挾至100厘以上,之後港元沽盤不斷,港元兌美元遠期匯價跌至7.8的警戒線。根據聯繫匯率機制,若港元持續疲弱,甚或出現「走資」,香港的拆息也隨時會被挾上。
這裏,想提醒大家一個數據,就是因長期低息關係,近年新做按揭的業主,多達近八成是採用拆息的H按,若拆息突然被挾高,就算P息未升,採用H按的業主,可能率先要面對加息令供樓款項增加的影響。當然,不少的拆息按揭有P的封頂機制,不過若是拆息一旦被狂挾,不是客戶,就是銀行遭殃!
早前李超人說今年「生意難做」,在供應增加和經濟轉差下,樓價出現10%的上下波動屬正常,另一大孖沙、恒隆(0101)主席陳啟宗則說樓價跌15%至20%沒什麼大不了,相比之前的升幅,這樣的調整仍只算是「橫行」而已。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樓市解碼]
雖然上述數字沒甚新意,且將所有私人住宅總數計算,未必能看得出個別類型單位供應出現井噴式增加,會令樓價下跌速度極為誇張。比方說,根據美聯引用屋宇署的統計數據,去年首11個月面積小於430方呎的A類型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共有1905個,佔整體私宅落成量約19%,在2009和2010年時,有關比例低於5%,增幅已是驚人,卻已是16年的高位,若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預測,今年A類落成單位佔整體私宅落成量比例,更可高達23.8%的22年以來新高(見圖1),可見細單位樓價面對供應增加所造帶來的壓力,會特別嚴重。
細單位佔比 創22年新高
然而,去年頭三季樓價未見拐點回落以前,因樓價高企,市民負擔能力減弱,入市只能愈買愈細,卻將細單位樓價搶高至極不合理水平,而發展商見細價樓熱賣,且又賣得特別好價錢,便紛紛興建或改則,令細單位樓盤供應量急飈,埋下湯文亮提及會出現的「細價樓爆煲論」隱憂。
屯門樓價5星期跌近一成半
事實上,當樓市出現轉勢,細單位或細價樓受到的傷害也最深。不信?中原地產昨天公布的樓價指數,按周再跌1.05%,和去年9月高峰期比較,已累跌了超過8.5%,且跌勢似有加速現象,「屯門地膽」祥益地產的統計更顯示,細價樓集中地區屯門,樓價單是過去5星期已勁插接近一成半,更成為15個月即一年多的新低(見圖2)!
今日湯文亮會與另外三名財經猛人一起出席《明報》主辦的「2016年投資攻守大作戰」收費講座當演講嘉賓,數百個名額已爆滿,而湯文亮今日也會發表他對細價樓的估計﹕今年細價樓樓價或會再跌15%至20%!
湯文亮預測細價樓今年跌20%
除了供應增加,大家也關心美國加息而香港跟隨,會否對香港樓市造成影響?先來看一看國際物業顧問世邦魏理仕所做的統計﹕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香港曾經歷3次重要的加息周期。第一次為1996年3月至1998年2月,其間最優利率(P)由8.5厘升至10.25厘,當時正值亞洲金融風暴,P上升了約1.75厘,結果各類型物業之中,商廈(甲級)和分層工廈錄得跌幅,而商舖及住宅則仍上升,不過有關升幅主要在1997年中以前錄得,至1998年初仍未將有關升幅完全抹去。
香港的第二次加息周期為1999年6月至2000年12月,這次P升了1.5厘,而所有類型物業價格都跌,又以住宅樓價跌得最傷。至於第三次加息周期,則為2002年12月至2006年10月,共加了3厘息,卻因已經歷過2003年SARS的最低潮,各類型物業樓價反從低位大升(見圖3及表)。
樓價跌勢倘成 加息或「落井下石」
總結過去3次加息周期,似乎當樓價偏高時,加息便要小心,而若樓價形成跌勢,加息將會構成「落井下石」的作用,而若樓價已跌至偏低水平,經濟由谷底出現復蘇,反而不用擔心加息的不利影響。
那早前美國加息,又會對現在的香港樓市有何影響?以中原樓價指數計算,去年9月高峰期比1997年頂位高出接近四成,然後至今調整了約8.5%,是否跌勢已成,大家可自行判斷;不過,香港經濟背靠中國,中國GDP增長急速放緩,香港的一些行業如零售等更面對困境,若香港稍後隨美國加息,會否如雪上加霜?
拆息被挾 H按業主遭殃
早前有一種說法,指因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充裕,縱使美國加息,香港也未必快速跟隨。然而,近期中港股市暴跌,人民幣隔夜拆息曾被挾至100厘以上,之後港元沽盤不斷,港元兌美元遠期匯價跌至7.8的警戒線。根據聯繫匯率機制,若港元持續疲弱,甚或出現「走資」,香港的拆息也隨時會被挾上。
這裏,想提醒大家一個數據,就是因長期低息關係,近年新做按揭的業主,多達近八成是採用拆息的H按,若拆息突然被挾高,就算P息未升,採用H按的業主,可能率先要面對加息令供樓款項增加的影響。當然,不少的拆息按揭有P的封頂機制,不過若是拆息一旦被狂挾,不是客戶,就是銀行遭殃!
早前李超人說今年「生意難做」,在供應增加和經濟轉差下,樓價出現10%的上下波動屬正常,另一大孖沙、恒隆(0101)主席陳啟宗則說樓價跌15%至20%沒什麼大不了,相比之前的升幅,這樣的調整仍只算是「橫行」而已。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樓市解碼]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