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12月28日,浙江文藝出版社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該社出版的馮唐譯《飛鳥集》引起國內文學界和翻譯界的極大爭議,決定在全國各大書店和網站下架召回該書,並稱將組織專家團隊對譯本中的內容進行認真評估審議後,再做出後續決定。
該譯本於去年7月出版上市,銷售表現實在平庸。峰迴路轉,大約12月初,網絡上出現了對該譯本的「群毆」,主要觀點包括:文字不夠「雅」,內容未忠實於原著,譯者加入太多自己的態度。
作品遭封殺 易歸咎審查制度
雖然出版社給出了下架理由,不過內地著名性學家李銀河女士為譯者鳴不平,並引述其所知的消息稱,「有些人要把馮唐這個譯本告到上級主管部門,於是浙江文藝出版社決定下架」。一句話瞬間把矛頭指向政府,似乎在控訴官方涉嫌限制出版自由。
這是個很容易被接受的說法,路人皆知內地出版領域管控甚嚴,不僅新聞需要接受審查,書刊、音樂、影視各類作品均難逃審查。只要這道關卡存在,必然會對發行產生限制。久而久之,只要有任何作品遭遇封殺,人們就會習慣性地將其歸咎於審查制度和有關部門。
下架或屬商業炒作 救譯者於急難
可是,筆者與內地其他媒體人都有相仿觀點,下架或許只是商業炒作。出版社會有專職人員分析銷售數據,然後做出後續決定,賣得好就加印,賣得不好就下架。惟若是後者,一般低調行事,以免丟人現眼。惟此次高調宣布下架,八成是為了聲東擊西,救譯者於急難。
馮唐最近應該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否則也不會在微博上「秀」出自己學生時代滿分的托福成績單,順手複述自己因此贏了3餐飯的故事。以馮唐的風格,講故事、曬成績絕不會是為了博誰一笑。司馬昭之心無非就是為了彰顯自己英語水平了得,當得起泰戈爾詩作新時代中譯本操刀者這一重任。
雖然,筆者很難相信下架事件背後是上級部門的淫威,但也沒理由同情他們受了這一次可能的委屈。對於出版自由這件事,彌爾頓早就論述過:言論出版自由有時不可避免會帶來有害毒素,但健康的心靈完全能夠抵禦它;而且只有讓真理與謬誤進行「自由而公平」的較量,人們才會不斷增強判斷力、免疫力和鑑賞力。
鑑於此,筆者衷心希望馮唐版的《飛鳥集》可以快點重新上架。對於譯者,不至於讓他的努力付諸東流,反正他有滿分托福成績單撐腰,大家不用為他強大的心靈擔心;對於讀者,至少也可以有機會比較一下,究竟什麼才是好的詩歌翻譯;對於上級部門,大約可以洗清這次限制出版自由的惡名,或者至少會被視為知錯能改。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