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祥﹕一帶一路,與港何干?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15日 06:35
2016年01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在周三的施政報告談得最多的,是一帶一路,共42次。按特區政府的規矩,不談的政策就等於「沒有了」,所以周四的施政報告隻字不提政改,相反提了一帶一路42次,即是「有了」——此事非常重要。


重要者,是一帶一路乃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國家發展新戰略,是中國希望利用區域合作,借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套用在當今中國和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解決內地當前面對的產能過剩、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更「深層次」的目標,是借一帶一路把國家影響力不斷伸延,增加中國在區域內的話語權,在地緣政治上鞏固中國的領導地位。


發揮什麼作用 施政報告無答案

中共建政之後首次踏上國際舞台,是1971年恢復聯合國席位並成為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此事對後來大陸的政經發展及擴大中國影響力起了極重要作用。


其次,是2000年加入世貿組織,令中國搖身一變成為世界工廠,「中國製造」可以借自由貿易的網絡到達大部分國家,中國成功躋身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但是,上述兩次突破都是中國加入早已存在的國際組織,它們都有既定的遊戲規則,中國只是其中一員。一帶一路是另一回事,它由中國主導倡議、北京牽頭推動,未來這個構思會如何落實、怎樣操作、有什麼互惠措施,中國都應該是一個領導者、話事人的角色,而非一個普通的參與者。


一帶一路是國家行為,香港參與是要配合國家的政策,然而,北京到底希望香港在一帶一路的大棋盤中,扮演一個什麼角色?特首雖然說了42次,還親身擔任一帶一路督導委員會的主席,然而,香港其實可以發揮什麼作用?施政報告內找不到答案。融資平台、貿易中介,這些香港本來就有位置,至於一帶一路國策下,香港是否有新的任務需要承擔?


涵蓋市場項目 非港強項

一帶一路包羅了26個國家和地區,44億人口,21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潛力雄厚,但部分地區如中亞、西亞、中歐、東歐等都不是香港熟悉的市場,重點項目如高鐵、資源開採、冶煉等,也非香港強項(可參考貿發局一帶一路系列)。


一帶一路不能只是一個地理概念,還需要頂層設計和治理架構,現階段香港雖然表態積極,但可做的實事不多。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