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地相似。」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如是說。現在有關香港高鐵「一地兩檢」的爭議,與多年前中國在香港駐軍的爭議何其相似。
在30多年前的中英談判中,中國堅持「香港回歸後,國防、外交必須由中央直接管理」。英國則堅持說:「中國不要駐軍,若駐軍香港人就嚇壞了,都要移民了。」參加談判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周南說:「哪有這樣的事,你們能駐軍,我們為什麼不能駐軍?」
現在,高鐵香港段要實行「一地兩檢」,但香港部分政壇人士卻視為洪水猛獸,指「一地兩檢」導致公安在香港執法會「嚇壞港人」;「一地兩檢」是大陸公安的「屠城木馬」,一站失守便全城失守;將內地法律納入《基本法》附件三,是出賣香港及「一國兩制」,更有人主張寧願高鐵「爛尾」也要抵制「一地兩檢」。
多年前英國反對中國在香港駐軍,是為了阻止中國在香港完全恢復行使主權,而現在香港有人反對高鐵「一地兩檢」,則是表達了港人反對香港「大陸化」的訴求。
全面「大陸化」對中港都沒好處
回歸後,香港難題多多,然而根本的難題是,香港與大陸雙方如何對待香港融入大陸導致的「大陸化」,以及兩地融合過程中如何保持香港原有的特色,尤其是保持「國際化」優勢的問題。
著名經濟學家佛利民曾預測,香港的明天取決於兩種速度的比較,一種是香港大陸化,一種是大陸香港化,哪種的速度發展快,就決定未來香港的發展(Milton Friedman, "Hong Kong Wrong",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6 October 2006, A4)。佛利民大師一早已斷言,中港互相融合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趨勢,問題是其融合的程度和速度將影響香港的命運。
其實,鄧小平也有大陸「香港化」的思想,不過是表達方式不同。1988年6月3日鄧小平在會見「90年代的中國與世界」國際會議全體代表時曾說:「現在有一個香港,我們在內地還要造幾個『香港』,就是說,為了實現我們的發展戰略目標,要更加開放。」現在的上海、廣州、深圳是否鄧小平設想中那幾個內地「香港」?但無論如何這些崛起的內地大城市或多或少都具有香港的元素,這就是大陸的「香港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北京絕不會讓內地全面「香港化」,否則就不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香港在「一帶一路」角色不可替代
同樣,北京也不會讓香港全面「大陸化」,這對國家也沒有好處。特別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中國過剩產能和優勢產業「走出去」將會面臨相關國家及地區出於政治、法制、經濟保障等考慮而出現的種種限制和顧慮,中國可借助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國際化優勢,以及法治社會、自由港、資本、人員、資訊和商品自由流動形成的國際商業網絡,推動落實「一帶一路」戰略。香港必須保持其獨特優勢,在「一帶一路」的宏偉計劃中扮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從中也為香港本身的經濟發展獲得巨大的動力。
日前,號稱亞洲第一大的高鐵深圳福田站已正式啟用,標誌着高鐵內地段全程1.6萬公里的高速鐵路全線開通。香港已然落後,必須急起直追,盡快完工啟用,並通過內地高鐵與新歐亞大陸橋相連。「一帶一路」現時主要的兩條主軸線,一條是新歐亞大陸橋橫貫歐亞大陸由高鐵連接,另一條更新的歐亞大陸橋將以香港為代表的南中國海港群為起點,從亞洲南部形成貫通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間的橋樑。
高鐵好比人體的大動脈,必須保持暢通與高效;「兩地兩檢」就像動脈的「栓塞」,大大影響高鐵的暢通運作,更影響香港的國際地位和優勢發揮。對香港來講,這是鞏固和發揚獨特優勢,成為21世紀「一帶一路」樞紐城市的難得的機遇。因此高鐵香港段採用「一地兩檢」是明智的、不二的選擇。
可參考駐軍法解決法律問題
香港實行「一地兩檢」先要解決法律層面的問題,究竟是將內地的出入境條例直接納入基本法附件三,還是有其他途徑,社會應心平氣和地探討,務求既符合基本法又保持高鐵快捷的優勢。其中如何管理好在香港高鐵站執法的內地邊檢人員,是一個關鍵問題。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的制定和對駐港部隊的管理值得參考。
回歸前,香港有些市民對國家在香港駐軍有不少擔憂,駐軍法對香港駐軍人員規定了一系列嚴格的紀律,對駐軍人員的司法管轄也作出了明確規定,並對駐港解放軍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全港多達18個解放軍駐港部隊軍營及訓練場,遍佈港九新界,但這支軍隊甚少外出,行事低調,對香港社會秋毫無犯,甚至為了不打擾港人休息而成為全軍唯一不吹軍號、以鬧鐘喚醒晨練的部隊。
筆者建議,「一地兩檢」可以參考駐軍法,制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香港特別行政區邊檢人員管理法」,明確規定在高鐵香港站執法的內地邊檢人員必須遵守一系列嚴格紀律和執法權限,並對他們執勤之外的時間實行全封閉管理。
相信「駐港邊檢人員管理法」的實施,將進一步減少和消除港人對內地國安人員會否在香港境內逮捕、執法的擔憂,也為「一地兩檢」提供了一個港人比較放心的法律依據。
作者是香江智匯主席
在30多年前的中英談判中,中國堅持「香港回歸後,國防、外交必須由中央直接管理」。英國則堅持說:「中國不要駐軍,若駐軍香港人就嚇壞了,都要移民了。」參加談判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周南說:「哪有這樣的事,你們能駐軍,我們為什麼不能駐軍?」
現在,高鐵香港段要實行「一地兩檢」,但香港部分政壇人士卻視為洪水猛獸,指「一地兩檢」導致公安在香港執法會「嚇壞港人」;「一地兩檢」是大陸公安的「屠城木馬」,一站失守便全城失守;將內地法律納入《基本法》附件三,是出賣香港及「一國兩制」,更有人主張寧願高鐵「爛尾」也要抵制「一地兩檢」。
多年前英國反對中國在香港駐軍,是為了阻止中國在香港完全恢復行使主權,而現在香港有人反對高鐵「一地兩檢」,則是表達了港人反對香港「大陸化」的訴求。
全面「大陸化」對中港都沒好處
回歸後,香港難題多多,然而根本的難題是,香港與大陸雙方如何對待香港融入大陸導致的「大陸化」,以及兩地融合過程中如何保持香港原有的特色,尤其是保持「國際化」優勢的問題。
著名經濟學家佛利民曾預測,香港的明天取決於兩種速度的比較,一種是香港大陸化,一種是大陸香港化,哪種的速度發展快,就決定未來香港的發展(Milton Friedman, "Hong Kong Wrong",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6 October 2006, A4)。佛利民大師一早已斷言,中港互相融合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趨勢,問題是其融合的程度和速度將影響香港的命運。
其實,鄧小平也有大陸「香港化」的思想,不過是表達方式不同。1988年6月3日鄧小平在會見「90年代的中國與世界」國際會議全體代表時曾說:「現在有一個香港,我們在內地還要造幾個『香港』,就是說,為了實現我們的發展戰略目標,要更加開放。」現在的上海、廣州、深圳是否鄧小平設想中那幾個內地「香港」?但無論如何這些崛起的內地大城市或多或少都具有香港的元素,這就是大陸的「香港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北京絕不會讓內地全面「香港化」,否則就不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香港在「一帶一路」角色不可替代
同樣,北京也不會讓香港全面「大陸化」,這對國家也沒有好處。特別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中國過剩產能和優勢產業「走出去」將會面臨相關國家及地區出於政治、法制、經濟保障等考慮而出現的種種限制和顧慮,中國可借助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國際化優勢,以及法治社會、自由港、資本、人員、資訊和商品自由流動形成的國際商業網絡,推動落實「一帶一路」戰略。香港必須保持其獨特優勢,在「一帶一路」的宏偉計劃中扮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從中也為香港本身的經濟發展獲得巨大的動力。
日前,號稱亞洲第一大的高鐵深圳福田站已正式啟用,標誌着高鐵內地段全程1.6萬公里的高速鐵路全線開通。香港已然落後,必須急起直追,盡快完工啟用,並通過內地高鐵與新歐亞大陸橋相連。「一帶一路」現時主要的兩條主軸線,一條是新歐亞大陸橋橫貫歐亞大陸由高鐵連接,另一條更新的歐亞大陸橋將以香港為代表的南中國海港群為起點,從亞洲南部形成貫通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間的橋樑。
高鐵好比人體的大動脈,必須保持暢通與高效;「兩地兩檢」就像動脈的「栓塞」,大大影響高鐵的暢通運作,更影響香港的國際地位和優勢發揮。對香港來講,這是鞏固和發揚獨特優勢,成為21世紀「一帶一路」樞紐城市的難得的機遇。因此高鐵香港段採用「一地兩檢」是明智的、不二的選擇。
可參考駐軍法解決法律問題
香港實行「一地兩檢」先要解決法律層面的問題,究竟是將內地的出入境條例直接納入基本法附件三,還是有其他途徑,社會應心平氣和地探討,務求既符合基本法又保持高鐵快捷的優勢。其中如何管理好在香港高鐵站執法的內地邊檢人員,是一個關鍵問題。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的制定和對駐港部隊的管理值得參考。
回歸前,香港有些市民對國家在香港駐軍有不少擔憂,駐軍法對香港駐軍人員規定了一系列嚴格的紀律,對駐軍人員的司法管轄也作出了明確規定,並對駐港解放軍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全港多達18個解放軍駐港部隊軍營及訓練場,遍佈港九新界,但這支軍隊甚少外出,行事低調,對香港社會秋毫無犯,甚至為了不打擾港人休息而成為全軍唯一不吹軍號、以鬧鐘喚醒晨練的部隊。
筆者建議,「一地兩檢」可以參考駐軍法,制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香港特別行政區邊檢人員管理法」,明確規定在高鐵香港站執法的內地邊檢人員必須遵守一系列嚴格紀律和執法權限,並對他們執勤之外的時間實行全封閉管理。
相信「駐港邊檢人員管理法」的實施,將進一步減少和消除港人對內地國安人員會否在香港境內逮捕、執法的擔憂,也為「一地兩檢」提供了一個港人比較放心的法律依據。
作者是香江智匯主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