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不少港商會與銀行進行對冲安排,即使不是炒累計期權(Accumulator) ,近月人民幣連日急挫,亦令部分港商有所損手。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表示,有認識的港商因人民幣急跌,去年度虧損達2000萬元,惟他相信對方多數對冲損手而非炒燶期權。
劉達邦指出,該廠商「每月都要匯200萬至300萬美元回內地做營運開支,估計是用不足一成做對冲」,另一方面,他估計廠商用美元兌人幣所減少的成本,也足以彌補部分對冲損失。
工總:一般與銀行簽「遠期外匯合約」
工業總會副主席林宣武及郭振華表示,如單純對冲風險,港商不會買期權.因一旦虧蝕是無底洞。林宣武稱,港商一般做法是根據手上訂單及預計開支,視乎情况與銀行簽「遠期外匯合約」,多數為期1個月至半年不等,「除非對冲比例太高,或者協議的匯價過分偏離現實,否則不可能造成巨額損失」。
林宣武補充,就算做遠期,銀行也要看該港商的信用度,有需要也會要求抵押;尤其雷曼事件後,銀行也不敢隨便向港商兜售期權,所以對於早前有港商登廣告稱做「遠期外匯合約」損失15億元,林、郭兩人均表示金額太驚人,估計對方就算是廠家,肯定同時也是一名炒家。
事實上,人幣貶值對港商其實整體利多於弊,劉達邦稱,港商多了議價空間,部分海外買家因此願意回流,有家電商便反映訂單已經接到4月。工總前主席、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劉展灝對此也表示認同,惟亦指出穩定匯率才對港商最有利。
劉達邦指出,該廠商「每月都要匯200萬至300萬美元回內地做營運開支,估計是用不足一成做對冲」,另一方面,他估計廠商用美元兌人幣所減少的成本,也足以彌補部分對冲損失。
工總:一般與銀行簽「遠期外匯合約」
工業總會副主席林宣武及郭振華表示,如單純對冲風險,港商不會買期權.因一旦虧蝕是無底洞。林宣武稱,港商一般做法是根據手上訂單及預計開支,視乎情况與銀行簽「遠期外匯合約」,多數為期1個月至半年不等,「除非對冲比例太高,或者協議的匯價過分偏離現實,否則不可能造成巨額損失」。
林宣武補充,就算做遠期,銀行也要看該港商的信用度,有需要也會要求抵押;尤其雷曼事件後,銀行也不敢隨便向港商兜售期權,所以對於早前有港商登廣告稱做「遠期外匯合約」損失15億元,林、郭兩人均表示金額太驚人,估計對方就算是廠家,肯定同時也是一名炒家。
事實上,人幣貶值對港商其實整體利多於弊,劉達邦稱,港商多了議價空間,部分海外買家因此願意回流,有家電商便反映訂單已經接到4月。工總前主席、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劉展灝對此也表示認同,惟亦指出穩定匯率才對港商最有利。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