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同心合力 建立共融互助社會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09日 12:00
2016年01月09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

譚錦球主席(香港義工聯盟董事會主席)、林武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蔡加讚籌委會主席(籌備委員會主席)、馬浩文籌委會主席(籌備委員會主席)、吳克儉局長(教育局局長)、許曉暉副局長(民政事務局副局長)、仇昱副秘書長(中華海外聯誼會副秘書長)、各位嘉賓、各位義工朋友:

 

2014年6月時我見證了香港義工聯盟的誕生,亦於過去短短一年半的光景中,多次參與義工聯盟舉辦的充滿意義的活動。因此,今日再次與聯盟的領導、友好和一眾熱心公益的義工聚首一堂,我感到特別高興。

 

首先,我希望用三個「有」字來說明義工聯盟的特點。第一個,亦是最重要的特點是「有愛心」。義工聯盟雖然成立不到兩年,但在愛心的鼓動下,已進行了多項的善舉,走訪了不同社區,服務惠及超過40萬位基層人士,涵蓋老、中、青、幼組群,是香港一股不可多得的正能量。

 

第二個特點是「有資源、有能力」。義工聯盟成功凝聚了一群來自商界的善長,並打造了一個讓各界的機構義工團、地區義工團等行善積德的義務工作平台,既有財政資源,更有非常豐富的人力資源。

 

第三個特點是「有效率」。記得去年5月時,聯盟的領導首次探訪勞工及福利局,討論間,我向聯盟建議考慮成立「緊急援助基金」,以作「及時雨」去支援面對突發事故的有需要人士,得到聯盟積極及非常迅速的回應,並於不到半年的時間,正式設立了「義工緊急援助基金」和「緊急援助基金」,為遭遇意外、災難、突發疾病等情況而有經濟困難的人士提供緊急資助。

 

香港義工聯盟是一個有心、有力、有效率,並集合各方充滿熱忱的義工人士的重要平台,是關愛文化的推手,與特區政府的政策目標一脈相承,值得社會各界讚許和大力支持。

 

本屆政府矢志改善民生,並建立共融互助的社會。我們的決心和承擔,既體現於公共資源的投入,亦見諸施政重點的訂立。

 

過去幾年,我們投放於改善民生和社會福利的資源有增無減。與此同時,安老、扶貧、助弱、培幼提升為本屆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

 

政府於2015至16年度的經常開支中,接近六成---即共1,856億元---用於教育、社會福利和醫療生這三個主要民生政策組別。本財政年度用於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高達597億元,佔整體政府經常開支18.4%,僅次於教育所佔的22%,較上年度的545億元增加9.5%;而醫療生則佔整體經常開支的16.8%,充分說明我們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

 

以扶貧工作為例,我們先後推出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廣東計劃、優化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等利民措施。我們將於今年4月起開始派發「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的申請表,發放津貼的日期由去年11月起計算,即一次過可獲六個月的津貼。這個津貼計劃以鼓勵持續就業、多勞多得、紓緩跨代貧窮為主軸,估計推出後將可惠及20萬戶低收入在職家庭共70萬人,當中包括17萬名合資格的兒童或青年。計劃每年的預計開支約30億元,估計計劃可使整體貧窮率降低2%;相關的兒童貧窮率則可降低4.2%。

 

在推動義務工作方面,社會福利署自1998年開展義工運動以來,其隊伍不斷壯大。至今,已分別有逾125萬9千人及超過2,796個機構登記成為個人義工及義工運動參與機構,並在2014年合共提供了超過2,240萬小時的義務工作,可見不少香港人也樂於為社會付出,並作出無私奉獻。

 

當然,要互助共融的文化進一步植根社區,除了有賴政府的推動,更需要民間力量的承托和支持,其中義工聯盟的推動作用更是必不可少。

 

最後,我謹祝香港義工聯盟繼往開來,發揮強大的愛心,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送上祝福和溫暖。我亦祝願各位朋友身心康泰,家庭幸福,新年進步,生活愉快。多謝大家。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1月9日出席2016香港義工聯盟傑出義工嘉許禮的致辭全文)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