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港人素來自詡重視理性思考,然則,近來接連不斷因人廢言的事例卻證明,什麼理性思考,在日漸習慣以立場思考問題的香港社會,是顯得多麼的脆弱。
本人且以兩宗近期的事件作例子。
第一宗是內地音樂人崔健在內地歌唱節目中,批評本港歌手許志安獻唱的經典粵語情歌未能代表今日的香港音樂,事件經「香江才子」陶傑撰文回應後,逐漸被演繹成崔健以「大中華式的傲慢」蔑視香港本土文化,網上的口誅筆伐亦隨之鋪天蓋地而來。
第二宗是本港殿堂級樂隊Beyond成員,已故樂隊主音黃家駒之弟黃家強,因在一政黨宴會上與特首梁振英合唱一曲Beyond名作《喜歡你》後,被網民冠以「搖滾叛徒」、「愧對家駒」等罵名。
大敵當前 誰還要理性思考?
這兩件事惹來輿論一面倒聲討,一大原因正是兩者均牴觸了主流的社會情緒。在現今的社會氛圍下,「香港」與「大陸」以及其在港的代理人「香港政府」的敵對關係正日漸加深,社會話題不時被塑造成為一場場「本土」對抗「赤化」的攻防戰,而在這場戰爭中任何對本土的批評都會被視為絕對的敵意,任何靠近建制的舉動都會被視為「通敵」的行為。
就是這個「我」「敵」思維的主導下,事件的對與錯、合理與否,取決於其立場,而非背後的理據,以崔健事件為例,在「陶才子」撰文抨擊「大中華式傲慢」後,網上隨即出現了一篇為崔健平反的言論,文中更披露了當日崔在節目的完整對話,若曾細閱此文的理性讀者,想必都能看到崔的言論背後其實的確存在着不少值得港人反思之處。但就在先入為主的立場下,言論的正面部分被忽略了,而負面部分則被不斷渲染。
同樣地,黃家強作為職業歌手,他應老闆要求與來賓合唱,本無不妥,但對象一旦是梁振英,就成了罪惡,縱然本人與大部分香港市民一樣,都認為若然梁特首能主動退位讓賢,不再與港人苦苦糾纏定然是功德無量,但黃家強在工作場合摒棄政治取態,卻正正是表現出其作為歌手的職業操守,這到底又是如何與「背棄了理想」扯上關係呢?
抗拒赤化 卻用紅色思維行事
一直以來,港人最懼怕的就是被大陸同化,尤其當自由行引發諸多社會問題後,抗拒赤化基本上已成了社會的主旋律。但在拒赤化的過程中,社會卻在不知不覺間染上了紅色的鬥爭思維,習慣了以立場決定道理。
本人有一位朋友,他看了為崔健平反的文章,認為分析得有道理,但轉個頭卻擔心,有這樣的想法會否被人當成「左膠」。就是在這樣的鬥爭氛圍下,社會的理性正一點一點被侵蝕。因為擔心立場不同會招來聲討,一則選擇沉默,一則人云亦云。
這樣的社會又何言將來?
作者是大專畢業生
本人且以兩宗近期的事件作例子。
第一宗是內地音樂人崔健在內地歌唱節目中,批評本港歌手許志安獻唱的經典粵語情歌未能代表今日的香港音樂,事件經「香江才子」陶傑撰文回應後,逐漸被演繹成崔健以「大中華式的傲慢」蔑視香港本土文化,網上的口誅筆伐亦隨之鋪天蓋地而來。
第二宗是本港殿堂級樂隊Beyond成員,已故樂隊主音黃家駒之弟黃家強,因在一政黨宴會上與特首梁振英合唱一曲Beyond名作《喜歡你》後,被網民冠以「搖滾叛徒」、「愧對家駒」等罵名。
大敵當前 誰還要理性思考?
這兩件事惹來輿論一面倒聲討,一大原因正是兩者均牴觸了主流的社會情緒。在現今的社會氛圍下,「香港」與「大陸」以及其在港的代理人「香港政府」的敵對關係正日漸加深,社會話題不時被塑造成為一場場「本土」對抗「赤化」的攻防戰,而在這場戰爭中任何對本土的批評都會被視為絕對的敵意,任何靠近建制的舉動都會被視為「通敵」的行為。
就是這個「我」「敵」思維的主導下,事件的對與錯、合理與否,取決於其立場,而非背後的理據,以崔健事件為例,在「陶才子」撰文抨擊「大中華式傲慢」後,網上隨即出現了一篇為崔健平反的言論,文中更披露了當日崔在節目的完整對話,若曾細閱此文的理性讀者,想必都能看到崔的言論背後其實的確存在着不少值得港人反思之處。但就在先入為主的立場下,言論的正面部分被忽略了,而負面部分則被不斷渲染。
同樣地,黃家強作為職業歌手,他應老闆要求與來賓合唱,本無不妥,但對象一旦是梁振英,就成了罪惡,縱然本人與大部分香港市民一樣,都認為若然梁特首能主動退位讓賢,不再與港人苦苦糾纏定然是功德無量,但黃家強在工作場合摒棄政治取態,卻正正是表現出其作為歌手的職業操守,這到底又是如何與「背棄了理想」扯上關係呢?
抗拒赤化 卻用紅色思維行事
一直以來,港人最懼怕的就是被大陸同化,尤其當自由行引發諸多社會問題後,抗拒赤化基本上已成了社會的主旋律。但在拒赤化的過程中,社會卻在不知不覺間染上了紅色的鬥爭思維,習慣了以立場決定道理。
本人有一位朋友,他看了為崔健平反的文章,認為分析得有道理,但轉個頭卻擔心,有這樣的想法會否被人當成「左膠」。就是在這樣的鬥爭氛圍下,社會的理性正一點一點被侵蝕。因為擔心立場不同會招來聲討,一則選擇沉默,一則人云亦云。
這樣的社會又何言將來?
作者是大專畢業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