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國良﹕美股獨木難支 物業價格偏高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04日 06:35
2016年01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2016年之初,恭祝讀者們旗開得勝,理財有道!

在過去一周,自己反覆思量2016年的首篇文章應以什麼為題最為恰當呢 ? 有行家在等待滿地眼鏡碎的情景,所以再做預測,可能又徒添一副破眼鏡。所以在此,想轉個角度去跟大家分享一些2016年不可忽略的風險,好讓大家在市場中馳騁時,對今年跑道的特色有更清晰的掌握。


剔除美股後 全球指數去年回報正變負

首先,美元資產在各國貨幣貶值後更見吸引,特別是在2014年中,歐洲採取更積極的量化金融手段去刺激經濟,誘使歐元在過去一年多貶值接近了30%,這是繼日圓貶值接近五成後,在各國匯率上的另一個大舉動。結果,令大家都跟蹤的美匯指數(DXY)在100的高位徘佪,更引發大家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而且在多次「狼來了」之後,美國亦展開一個可能很漫長的加息周期,這種種都成了國際投資者追捧美元資產的原因。在這種誘因下,美股亦因此成了全球股票市場的火車頭,以MSCI指數計算,如果從全球指數中剔除美股部分,全球指數在2015年的收益便由正回報變為負回報了。


盈利增長成美股唯一動力

美股在多重QE的推動下,企業得以在低利息下喘息,以時間換取空間,去度過業務上的逆轉,當然,美國企業家多變和求變的態度,亦驅使他們更能面對現實,從困難中找到出路,這些種種都使美國上市企業在全球低增長下,仍然能成功創造盈利和價值,亦成就了美股的估值重估(Re-rating),市場市盈率已由12倍上升至近期的18倍。雖然未來的經營環境在2016年並沒有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欠缺了更多更新的有利條件下,估值重估亦難以重現,盈利增長(預估為6%至8%)成了唯一的市場推動力,實有點獨木難支之感。因此,全球的股市將受這把利刃在頭上所限制。


另一點大家可能要注意的風險是來自於資產價格。有關香港資產價格高企的觀點,筆者在這方面已多番論述,在此不贅。但跟從事物業投資的同事聊起,他們亦發現全球物業價格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都呈現強勢,以租金回報率計算,不少的城市都是處於歷史高位。特別讓筆者擔心的是,投資物業在過去好一段時間,已成了所有投資者必然的選擇,不論是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退休金投資機構以至國家主權基金,同事們都有提及,他們在物業投資的比例都有大幅增加,例如,不少的退休金投資機構已把他們的物業投資比例從5%提升至10%。


全球大部分樓價處歷史高位

而由於過去物業估值節節領先,他們的退休金投資可以從物業估值上升中獲得可觀而穩定的收益,這情况增強他們物業投資的信念,但這種循環能否在未來的經濟周期中持續,筆者比較有保留。在人類的發展史中,以往以能源資源的持有者為王,逐步轉移到土地/物業持有者手上,也許,從2016年起步,又是改朝換代的時候了!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