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突然貶值的後遺症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4日 06:35
2015年08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民銀行在事前全無迹象的情况下突然將人民幣貶值,震動整個金融市場,歐美和亞洲股市全線下挫,大宗商品的價格也紛紛受壓,銅和鋁均創出6年新低,這種現象,一方面說明人民幣影響力舉足輕重、今時不同往日,另一方面也顯示人民銀行的決策不單左右內地市場,對國際財經走勢也有極重的分量;既然如此,人民銀行的決策就應該提高透明度和增加可預測性,避免作出一些令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的「突然決策」。


人為貶值 政府再負操控匯率惡名

人民幣突然貶值,其中一種解釋是中國預期美國即將加息,故此要緩和人民幣跟隨美元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在2005年匯改之後開始升值,到2008年因金融海嘯而停止升勢,到2010年再次起步,匯率不斷上升,從此美國政客和商界經常指中國政府操控匯價、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的說法銷聲匿迹。IMF早前也公開強調,中國政府已沒有操控匯價,言下之意,人民幣匯率已反映市場供求,這次人為貶值,必會令中國政府再次背起操控匯率的惡名。


據人民銀行的發言人在周二表示,人民幣貶值是「一次過的調整」,然而證諸周三人民幣繼續下跌,貶值顯然不是一次過,正如筆者昨天所言,人民幣貶值應是一個趨勢。路透社在周三也引述消息人士指,中國政府內部有強大的聲音,要求人民幣繼續貶值,總貶值幅度將近10%,計周二和周三兩天的跌幅,兩日內人民幣貶值了近4%,如果路透的報道屬實,人民幣尚有一個頗大的跌幅。


暴力應對市况 難成經濟強國

從早前「人造牛市」到本周人民幣「突然貶值」,可以看出中國政府在金融決策上思慮不周、急功近利,到出狀况時就「暴力應對」,如此表現,顯示中國仍然未能完成由製造業大國過渡到世界經濟強國的過程。


當然,股市和貨幣政策是國家主權範疇的事,中國完全有自主權,但股市暴挫和人民幣「突貶」令外資信心大打折扣而導致外資流走(彭博指人民幣每貶1%或令400億美元外流),中國本身也會受到衝擊。在金融政策上,中國仍未能表現出進退有度的水準。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