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供應有限 樓價難大跌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06日 06:35
2015年08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10多年私人物業市場的一手樓供應雖然減少,但二手市場卻十分活躍——這是指政府推出「雙辣招」之前。2003至2012年計,這10年間的住宅物業交易顯示,二手市場是置業人士主要單位供應來源;在2003至2012年間每年平均有99,421宗私人住宅物業交易,其中只有16,700宗在一手市場,其餘82,721宗均為二手交易,可見二手市場之重要。


然而,「雙辣招」推出之後二手成交因成本增加,令市况趨於淡靜,而一手供應數量始終有限,結果是一手和二手市場的供應都未能滿足需求,樓價結果大幅飈升,希望買樓上車的市民更難上車。


房屋政策最困難的部分是預測需求,所謂需求不光是住,還包括物業的投資價值。經過多年政府和私人市場不斷建屋,房屋單位早已超過家庭數目,如果全港平均分配,理論上每個家庭都應該「有屋住」,於是乎九十年代開始私人市場傾向建較大面積單位,吸引買家換樓改善環境。


發展商攻細戶 利吸置業者上車

然而,隨着時勢轉變,住屋需求的推動力來自愈來愈多的單身族、離婚家庭(王于漸教授曾經深入分析香港離婚率偏高導致房屋需求增加),以致內地投資者入市,都令到樓市需求上升,而由於樓價在過去十年升勢強勁,樓價屢創新高,令中小型單位的售價動輒達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一般人難以負擔,私人市場又轉為興建小型單位,以利置業者較容易上車。


據中銀的報告《香港樓價緣何仍未見調整》(2014年8月)中提供的數字,從1985至2004年的20年內,私人住宅年均落成量為28,849個,但近幾年落成單位只在一萬多個,顯示新增供應對私人住宅存量影響有限。即使如最近政府預測,未來三、四年供應量可達8.3萬個單位,其年均供應亦只在2.1萬至2.4萬之間,仍然未及過去的水平。


從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的一年內,住宅售價僅上升2.7%,升幅低於名義GDP及通脹。樓市雖然有隱憂,但需求確實存在,樓價要跌也不會跌到哪裏去。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