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政府的救市是必要的,其核心是拯救流動性危機和挽回投資者信心。在6月底到7月初的大跌中,大部分的股票牢牢地趴在跌停板上,基本沒有人敢買,毫無流動性可言。如果放任其自由下跌,其下跌加速度將會愈來愈大,必然形成一場浩大的金融危機。
走自己的路 讓別人去說
另外,在這輪股市上漲的過程中,各種利益相關者出於自己賺錢、擴大股市收益等種種目的,鼓吹所謂的國家牛市概念,宣稱國家要製造牛市,讓每個人都賺錢。這無疑是荒謬的,但很多中國散戶投資者都選擇相信。所謂的牛市突然變成慘不忍睹的暴跌,以至嚴重的經濟危機,帶來的不僅僅是巨大的財富損失,還有對國家、對政府信心的全然喪失。所以,單單從這兩個方面來說,政府出動國家隊救市已經是非常必要。
至於具體的救市措施是不是很離譜、很粗暴、很嚴重的破壞所謂正常的金融秩序,影響金融改革,雖然眾說紛紜,但其實無論是從歷史上來縱向對比,還是和其他國家的橫向對比,中國在此次危機時刻對金融市場的國家干預,並無任何的出格之處。非常時刻,非常措施,非常常見。更粗暴干涉金融市場的國家有很多,例如美國,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都7年了,還沒有開始退出。可見,對救市的各種意見和評論,中國政府會選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搞清楚了為什麼要救市後,如何救市似乎是非常簡單明瞭,但在現實操作中,卻陷入了兩難。國家隊初期狂掃權重股:銀行股、中石油、中石化,拉升了上證A50指數,但暴跌的股票還是不為所動,慘不忍睹。後來國家隊開始擴大股票購買範圍到中小板,才挽回頹勢,股市也掉頭上升,愈升愈有,上證指數兩個星期就上升了24%,達到過4184的高點。很多中小板股票連續漲停,有些甚至接近前期的最高價。繼續救市,股市漲到4500或甚至更高?還是暫緩救市,讓股市自由上落,市場決定價格?
猶豫之間,7月27日,幾個負面新聞就把A股打擊得四腳朝天,暴跌8.48%。到28日,上證指數從最高點跌幅達15%。於是國家隊又慌忙入場,拉抬指數權重股票股價,試圖再一次穩定市場。棘手的問題是:繼續大規模買入股票,可能加大一些股票的泡沫,將其價格推到更加不可維持的高位;減小股票購買力度,或退出一些救市措施,馬上帶來股票市場劇烈下跌,流動性再一次喪失。
救市的兩個核心問題
從救市的出發點來看,其實這裏有兩個核心的問題。一是既然是拯救流動性,那麼是不是不需要關注股指的點位;二是既然上次只購買權重藍籌股效果不明顯,是不是要擴大購買中小板,甚至購買創業板救市。
首先,既要拯救流動性,但指數的點位也非常重要。上次政府救市的聲勢浩大,降準降息、禁止配售、停IPO,給人感覺已經盡了全力。如果上證指數前期的低點3373點,短期被再次跌破,投資者會徹底喪失對本次救市的信心,認為政府已經無能為力挽救危機,產生巨大的恐慌,瘋狂拋售股票,流動性危機一定再現,而且會變本加厲,所以3373點就是政府的信譽底線,必須保。
其次,不僅不應該擴大救市購買股票範圍,反而應該縮小,杜絕購買中小板和創業板。這次暴跌的根源正是一些前期漲幅巨大而且沒有基本面支持的超高價股,尤其是中小板和創業板。對於前期漲得過多的,估值純靠想像的股票,要堅決讓市場決定其價格。股價過貴了就會下跌,跌得便宜就會有人踴躍購買。連續跌停了?有恐慌?那還不是因為以前的連續漲停。不用懼怕連續跌停,如果跌到位了,它還會經常漲停。相信經過前段時間的股價大幅波動後,中國的投資者能夠更好的判斷股票在一定價格的投資價值。
當前,救市還遠遠沒有結束。股價波動劇烈,投資者信心薄弱,金融市場、實體經濟危機重重。國家隊要怎麼操作才能精確地實現救市的目標?並且讓投資者在貪婪和恐懼當中取得平衡,讓國家金融體系保持長久穩定呢?解決的方法很多,其中一個方案非常簡單,清晰明確,敬請閱讀下篇。
(系列之一)
作者是對冲基金投資總監
走自己的路 讓別人去說
另外,在這輪股市上漲的過程中,各種利益相關者出於自己賺錢、擴大股市收益等種種目的,鼓吹所謂的國家牛市概念,宣稱國家要製造牛市,讓每個人都賺錢。這無疑是荒謬的,但很多中國散戶投資者都選擇相信。所謂的牛市突然變成慘不忍睹的暴跌,以至嚴重的經濟危機,帶來的不僅僅是巨大的財富損失,還有對國家、對政府信心的全然喪失。所以,單單從這兩個方面來說,政府出動國家隊救市已經是非常必要。
至於具體的救市措施是不是很離譜、很粗暴、很嚴重的破壞所謂正常的金融秩序,影響金融改革,雖然眾說紛紜,但其實無論是從歷史上來縱向對比,還是和其他國家的橫向對比,中國在此次危機時刻對金融市場的國家干預,並無任何的出格之處。非常時刻,非常措施,非常常見。更粗暴干涉金融市場的國家有很多,例如美國,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都7年了,還沒有開始退出。可見,對救市的各種意見和評論,中國政府會選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搞清楚了為什麼要救市後,如何救市似乎是非常簡單明瞭,但在現實操作中,卻陷入了兩難。國家隊初期狂掃權重股:銀行股、中石油、中石化,拉升了上證A50指數,但暴跌的股票還是不為所動,慘不忍睹。後來國家隊開始擴大股票購買範圍到中小板,才挽回頹勢,股市也掉頭上升,愈升愈有,上證指數兩個星期就上升了24%,達到過4184的高點。很多中小板股票連續漲停,有些甚至接近前期的最高價。繼續救市,股市漲到4500或甚至更高?還是暫緩救市,讓股市自由上落,市場決定價格?
猶豫之間,7月27日,幾個負面新聞就把A股打擊得四腳朝天,暴跌8.48%。到28日,上證指數從最高點跌幅達15%。於是國家隊又慌忙入場,拉抬指數權重股票股價,試圖再一次穩定市場。棘手的問題是:繼續大規模買入股票,可能加大一些股票的泡沫,將其價格推到更加不可維持的高位;減小股票購買力度,或退出一些救市措施,馬上帶來股票市場劇烈下跌,流動性再一次喪失。
救市的兩個核心問題
從救市的出發點來看,其實這裏有兩個核心的問題。一是既然是拯救流動性,那麼是不是不需要關注股指的點位;二是既然上次只購買權重藍籌股效果不明顯,是不是要擴大購買中小板,甚至購買創業板救市。
首先,既要拯救流動性,但指數的點位也非常重要。上次政府救市的聲勢浩大,降準降息、禁止配售、停IPO,給人感覺已經盡了全力。如果上證指數前期的低點3373點,短期被再次跌破,投資者會徹底喪失對本次救市的信心,認為政府已經無能為力挽救危機,產生巨大的恐慌,瘋狂拋售股票,流動性危機一定再現,而且會變本加厲,所以3373點就是政府的信譽底線,必須保。
其次,不僅不應該擴大救市購買股票範圍,反而應該縮小,杜絕購買中小板和創業板。這次暴跌的根源正是一些前期漲幅巨大而且沒有基本面支持的超高價股,尤其是中小板和創業板。對於前期漲得過多的,估值純靠想像的股票,要堅決讓市場決定其價格。股價過貴了就會下跌,跌得便宜就會有人踴躍購買。連續跌停了?有恐慌?那還不是因為以前的連續漲停。不用懼怕連續跌停,如果跌到位了,它還會經常漲停。相信經過前段時間的股價大幅波動後,中國的投資者能夠更好的判斷股票在一定價格的投資價值。
當前,救市還遠遠沒有結束。股價波動劇烈,投資者信心薄弱,金融市場、實體經濟危機重重。國家隊要怎麼操作才能精確地實現救市的目標?並且讓投資者在貪婪和恐懼當中取得平衡,讓國家金融體系保持長久穩定呢?解決的方法很多,其中一個方案非常簡單,清晰明確,敬請閱讀下篇。
(系列之一)
作者是對冲基金投資總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