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盧文端﹕中央如何看後政改時期的香港問題?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28日 06:35
2015年07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普選方案被泛民綑綁否決後,中央如何看待後政改時期的香港問題?筆者近日有幸隨民建聯訪京團,得到主管港澳事務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的會見,並拜訪了中央多個部門。整個訪京行程,本人感到中央對香港最新形勢的看法可以歸納為4點:一是中央仍然願意與溫和泛民溝通;二是中央清楚知道香港現在面對的困難,但對香港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三是中央對香港的政策不會因為政改被否決而改變;四是中央希望香港排除泛政治化干擾,聚焦經濟民生,為港人謀福祉。


中央仍然願意與溫和泛民溝通

泛民綑綁否決根據人大決定制定的普選方案,當然是一種挑戰中央的行為。那麼,中央是否從此將所有泛民人士都視為「敵人」,全部「封殺」?也不盡然。


中央很清楚,泛民在社會上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立法會有一定數量的議席。這是香港的政治現實。中央對泛民的態度沒有改變,仍然希望能夠與泛民中認同「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人士進行溝通。只要是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前提下,泛民爭取民主的問題都可以溝通。如果反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逢中央政府必反、逢特區政府必反,那就沒有辦法溝通。中央在香港問題上胸懷非常寬闊,仍然希望泛民中的非「死硬派」人士,能夠改變否決政改的對抗立場,為香港的發展做一些有建設性的事情。


政改被否決,香港政制發展確實遭遇嚴重挫折。這件事不僅讓中央看到,香港落實普選的條件還沒有成熟,也使中央進一步了解香港的政治形勢複雜多變,今後前進的道路仍有不少曲折。不過,中央也清醒地看到並明確肯定,這次政改的討論也取得了不少積極的成果,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的出台及引發的討論,讓香港市民不僅清楚了解基本法及人大決定關於香港普選的各項規定及其含意,了解特首必須愛國愛港,了解中央真心誠意推動落實普選,而且完全明白中央關於普選問題的立場、原則、底線,更認識到中央關於普選上的原則底線不可撼動。在中央看來,這是一次難得的「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的普及教育。


長遠來看,香港的未來形勢會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中央對香港的前景充滿信心。香港前景好,主要依據是國家強大。這是最基礎的保證,也是戰勝各種困難、保持大局穩定的關鍵點。今天中國的地位,令世界刮目相看,與3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香港是「大樹底下好乘涼」、「近水樓台先得月」。只要國家發展,香港的局勢就不會壞到哪裏去。


中央對港政策不可能改變

普選方案被否決後,本港一些人士擔心中央對港政策會改變。張德江日前會見香港中華總商會訪京團時,特別強調「五個始終堅持」,顯然是要向港人傳遞明確信息:中央對港政策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其實,「佔中」事件發生之後,就有人擔心中央會收緊對港政策。習近平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人都一再強調,中央對港政策不會變。


為什麼不會變?因為「一國兩制」是一項長期、穩定的國策,符合國家和香港的利益。鄧小平曾經指出,「我們採取『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解決香港問題,不是一時的感情衝動,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從實際出發的,是充分照顧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况的。」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不僅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這一方針在香港特區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實踐檢驗這一方針是好東西,為什麼要變?


值得留意的是,張德江的「五個始終堅持」中包括「始終堅持依法循序漸進推進香港民主發展」。這也是告訴港人,即使今次政改未能通過,中央仍然會依法循序漸進推動香港落實普選。


排除泛政治化 聚焦經濟民生

普選方案被反對派綑綁否決後,香港何去何從?張德江會見民建聯訪京團時,清楚表達中央希望香港聚焦經濟民生。中央領導人始終有一個看法,香港最大的優勢和價值在於經濟,玩政治只會害死香港,泛政治化令所有港人付出代價。中央始終以香港市民福祉為念,希望香港抓住國家發展機遇,為市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從中央層面來講,香港面對的機遇很多,包括廣東、福建的自貿區、泛珠合作、「十三五」、CEPA,以至「一帶一路」、亞投行、「滬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認等。張德江提出「凝神聚力求發展,同舟共濟促和諧」,正是希望香港社會重返聚焦經濟民生的正軌,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作者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