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外皆不利 似醞釀新風暴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27日 06:35
2015年07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中港股市分道揚鑣,恒指及國指跌1.1%及1.4%,上證指則升2.86%,深證指更大升6%,中港股市的相關性驟然消失。然而A股的強勢,掩蓋不了中國經濟的疲態,財新中國(此前由匯豐贊助)7月份製造業PMI跌至48.2,是15個月新低,打破上半年的弱復蘇勢頭,那怕新聞不斷報道深圳、北京樓市如何價量齊升,但資源商品建材就是持續下跌,這可是在四減息三降準之下出現,當前中國經濟絕對稱得上是困局,市場又看不到中央有何板斧來解決。


A股持續強勢,融資餘額繼續增加。截至上周四,滬深兩市合計融資餘額為1.46萬億元,較前一天(7月22日)增加190億元,連續三日回升,自7月9日低點以來,回升1%。分別來看,上交所融資餘額昨升至9413.7億元人民幣,較22日的9288.8億元增加1.3%,為6月3日以來最大增幅。深交所融資餘額23日上升65億元至5140億元,漲幅亦為6月3日以來最大。


外資抗拒「暴力」 續撤資

中央成功引民眾再賭過,但外資可不受你這一套。美國基金研究機構EPRF和澳新銀行追蹤資金流向的報告顯示,境外投資者連續6周撤走投入中國股市的資金。澳新銀行貨幣策略師Khoon Goh稱,截至本月22日的一周內,流出中國股市的資金合計29億美元。連同此前一周境外投資者撤資56億美元,合共已達85億美元。


A股年初至今表現冠絕全球,但股災徹底暴露出其純槓桿推動的特質,亦開始掩蓋不了經濟每况愈下的問題。中國7月財新製造業PMI初值48.2,是15個月以來新低,且為連續第5個月低於50榮枯線,預期49.7,前值49.4。與上月相比,各分項指數多數下滑。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就業、採購庫存、採購數量均錄得收縮,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分項指數跌至50線的「榮枯分水嶺」下方;出廠價格、投入價格下降;積壓工作增加,成品庫存擴張,供應商供貨時間加劇延長。


中央由去年11月的持續減息降準,換來上半年的弱復蘇,至此可說已宣布失敗。當然,大家也可說樓市正在回暖,下半年可成為動力來源,但真的復蘇嗎?


美國加息 限制中央寬鬆空間

或許京上廣深甚至30大城市可望再炒過,全國銷情亦確實靠穩,但從拉動投資來說,最直接相關的水泥和玻璃,年初至今跌勢從未停止過,而且,水泥年產能僅增2%至3%,浮法玻璃更是負增長,首季產量減少9.18%。可見已不是供應過多,而是需求端出現重大問題。


再者,一二線大型城市樓價飈升是好事嗎?全國30個大中型城市的常住人口肯定超過2億,但佔全國銷售面積卻只有15%左右。樓價原本已跟當地民眾購買力脫節,現在卻進一步飈升,這2億至3億的城市民眾如何生活?而這30個城市的樓市,亦拉動不起全國的房地產投資動力,同時又會令人行在減息降準多了一層考慮。


往前看,中國又有多少放鬆空間?聯儲局意外泄露了今年將加息1次,明年再加息1厘,按這個進程,若人行繼續寬鬆,別說外資肯定會走,就連居民存款亦會大舉外流。事實上,過去兩星期中國1年期掉期利率已經攀升了9個基點,現在已經比基準存款利率高55個基點,反映市場不相信人行尚有出手的空間。


新興市場債 技術走勢奇差

綜觀整個世界,寬鬆政策已無法再加碼,但除了美國成功改革突破樽頸外,歐洲、日本以至中國及一眾新興市場的經濟均無起色,每次寬鬆、經濟短暫回暖過後又再轉弱。當美國加息開始倒數,環球股市就未必能再因經濟差、政策寬鬆而再炒過。看看美國高息債券ETF(HYG)已持續下跌,率先與美股背道而馳,而新興市場ETF(EEM)較4月底高位跌了16%,新興市場債券ETF(EMB)跌幅暫不算太大,但技術走勢則很差,呈典型的頭肩頂勢頭,筆者擔心一場風暴正在醞釀中。


[江宗仁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