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社會興起了一股「議會無用論」的說法,說者言之鑿鑿,力數立法會百無一用,而權責更在其下的區議會自然更一無是處,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根據政府網頁,區議會的職能如下——
(a)就以下項目向政府提供意見——
影響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人的福利的事宜;及
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公共設施及服務的提供和使用;及
政府為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制訂的計劃是否足夠及施行的先後次序;及
為進行地區公共工程和舉辦社區活動而撥給有關的地方行政區的公帑的運用;及
(b)在就有關目的獲得撥款的情况下,承擔——
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環境改善事務;
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康樂及文化活動促進事務;及
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社區活動。
區會應凝聚地區居民聲音 向政府反映
簡而言之,區議會應該凝聚地區居民的聲音,然後向政府反映,並通過與政府部門溝通合作,使地區問題可以地區解決。以深水埗桂林夜市為例,農曆年小販檔可以增加過年氣氛,檔主幫補家計。而作為掃街常客,當然想玉成其事。但翻查環境及衞生委員會的小組會議記錄中強烈要求改善情况的欄目,與會者只懂不斷要求食環署與警察執法,加設真人投訴熱線,最後補句不如改去球場舉辦,對於政府可以如何改善管理,保留特色卻隻字不提。實際上在農曆新年期間,區議會可以向政府建議發出臨時牌照予小販作3日經營,要求商販保存入貨記錄,以及保持地方清潔。警方、路政、食環作相應配合。此外,在新年期間多放置大型垃圾桶,擺賣期間多加巡鑼以維持秩序,遇上擾亂秩序或亂棄置垃圾時嚴正執法,違例檔販將來牌照申請會受影響。如此一來,就可兼顧公共衛生與節日傳統,一舉兩得。可惜一刀切式的取締總比系統化容易,當區議會內的聲音如此短視單一,更需要一些創新的想法進入議會,為這僵化的議會注入新思維。
偉論至此,自然有一些朋友強調區議會只是一個為政府提供意見的組織,並無實質的決策權。無疑這正是青年新政一直強調,這是區議會的自我矮化。再以桂林夜市為例,最近該區區議會的環境及衛生委員會提出動議,建議政府保留熟食小販攤檔特色,尋找合適場地讓小販合法經營。有關建議在3月的立法會委員會中,也得到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支持有關想法,政府樂見若地區支持,將考慮容許小販墟市。
由此可見區議會的意見絕對可以左右政府的地區政策方針,重點在於區議會是否願意跳出傳統思維「純粹傳遞意見」、「做個案」;而是能站在更宏觀及創新的角度去考量,例如:構建區內特色、擴闊不同階層的生活想像、促進市民之間互助互諒。
想當初區議會通過嚴打夜市,食環及警方立時重兵駐守桂林街,不惜動用過百人馬全程監視,不容有漏網之魚,逼得大部分小販轉戰他區,桂林夜市大幅縮水;若然這過百人馬能用於打擊水貨客問題,相信水貨問題絕對可以大為改善,但為何當局對前者執法嚴緊而後者較寬鬆,關鍵很取決於區議會的取態。深水埗區議會今年特意去信政府要求嚴厲取締桂林夜市,所以過百人傾巢而出,反觀北區元朗等區議會卻從未以區會名義促請政府嚴厲打擊。翻查當區會會議紀錄,北區區議會竟不乏讚揚警方在打擊水貨客方面成績顯著的違心之言,因此,政府自然對打擊水貨客「闊佬懶理」。
來屆重新定義區議會職能好時機
現屆政府上任初期大力改革地方行政,提升區議會及地區民政專員的地位和職能,並先後在前兩份《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權力下放」措施,包括在深水埗和元朗兩區推行加強地區行政先導計劃,兩區各獲政府提供一次500萬元撥款,並被賦予地區管理委員會決策權,令他們有權處理涉及公共地方管理和環境衞生等問題。特首梁振英在最近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更提出把計劃於來屆區議會將此先導計劃擴展至十八區區議會。隨着政府進一步下放權力,來屆區議會絕對是重新定義區議會職能的好時機,我們青年新政生於這個時代,自覺有責任為居民謀福祉,讓每一個居民都有權參與地區建設,集思廣益,真正令地區問題可以地區解決。
(系列之二)
作者是青年新政成員
根據政府網頁,區議會的職能如下——
(a)就以下項目向政府提供意見——
影響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人的福利的事宜;及
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公共設施及服務的提供和使用;及
政府為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制訂的計劃是否足夠及施行的先後次序;及
為進行地區公共工程和舉辦社區活動而撥給有關的地方行政區的公帑的運用;及
(b)在就有關目的獲得撥款的情况下,承擔——
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環境改善事務;
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康樂及文化活動促進事務;及
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社區活動。
區會應凝聚地區居民聲音 向政府反映
簡而言之,區議會應該凝聚地區居民的聲音,然後向政府反映,並通過與政府部門溝通合作,使地區問題可以地區解決。以深水埗桂林夜市為例,農曆年小販檔可以增加過年氣氛,檔主幫補家計。而作為掃街常客,當然想玉成其事。但翻查環境及衞生委員會的小組會議記錄中強烈要求改善情况的欄目,與會者只懂不斷要求食環署與警察執法,加設真人投訴熱線,最後補句不如改去球場舉辦,對於政府可以如何改善管理,保留特色卻隻字不提。實際上在農曆新年期間,區議會可以向政府建議發出臨時牌照予小販作3日經營,要求商販保存入貨記錄,以及保持地方清潔。警方、路政、食環作相應配合。此外,在新年期間多放置大型垃圾桶,擺賣期間多加巡鑼以維持秩序,遇上擾亂秩序或亂棄置垃圾時嚴正執法,違例檔販將來牌照申請會受影響。如此一來,就可兼顧公共衛生與節日傳統,一舉兩得。可惜一刀切式的取締總比系統化容易,當區議會內的聲音如此短視單一,更需要一些創新的想法進入議會,為這僵化的議會注入新思維。
偉論至此,自然有一些朋友強調區議會只是一個為政府提供意見的組織,並無實質的決策權。無疑這正是青年新政一直強調,這是區議會的自我矮化。再以桂林夜市為例,最近該區區議會的環境及衛生委員會提出動議,建議政府保留熟食小販攤檔特色,尋找合適場地讓小販合法經營。有關建議在3月的立法會委員會中,也得到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支持有關想法,政府樂見若地區支持,將考慮容許小販墟市。
由此可見區議會的意見絕對可以左右政府的地區政策方針,重點在於區議會是否願意跳出傳統思維「純粹傳遞意見」、「做個案」;而是能站在更宏觀及創新的角度去考量,例如:構建區內特色、擴闊不同階層的生活想像、促進市民之間互助互諒。
想當初區議會通過嚴打夜市,食環及警方立時重兵駐守桂林街,不惜動用過百人馬全程監視,不容有漏網之魚,逼得大部分小販轉戰他區,桂林夜市大幅縮水;若然這過百人馬能用於打擊水貨客問題,相信水貨問題絕對可以大為改善,但為何當局對前者執法嚴緊而後者較寬鬆,關鍵很取決於區議會的取態。深水埗區議會今年特意去信政府要求嚴厲取締桂林夜市,所以過百人傾巢而出,反觀北區元朗等區議會卻從未以區會名義促請政府嚴厲打擊。翻查當區會會議紀錄,北區區議會竟不乏讚揚警方在打擊水貨客方面成績顯著的違心之言,因此,政府自然對打擊水貨客「闊佬懶理」。
來屆重新定義區議會職能好時機
現屆政府上任初期大力改革地方行政,提升區議會及地區民政專員的地位和職能,並先後在前兩份《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權力下放」措施,包括在深水埗和元朗兩區推行加強地區行政先導計劃,兩區各獲政府提供一次500萬元撥款,並被賦予地區管理委員會決策權,令他們有權處理涉及公共地方管理和環境衞生等問題。特首梁振英在最近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更提出把計劃於來屆區議會將此先導計劃擴展至十八區區議會。隨着政府進一步下放權力,來屆區議會絕對是重新定義區議會職能的好時機,我們青年新政生於這個時代,自覺有責任為居民謀福祉,讓每一個居民都有權參與地區建設,集思廣益,真正令地區問題可以地區解決。
(系列之二)
作者是青年新政成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