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跟很多家長談子女升學問題時,筆者都被問到女兒在哪間學校就讀,當其他家長知道女兒所讀的學校,總會羨慕她能在一間一條龍學校直升上中學,免卻升中派位的煎熬,接着就會問是否打算在女兒畢業後送她到外國讀大學?筆者的回覆是,除非她能考獲獎學金,又或得到外國著名學府垂青,否則,筆者的計劃是先讓她在本地大學完成學士課程,之後如果她想繼續升學,才會支持她到海外升讀碩士或博士課程。
外國更適合深造科研
筆者的想法是女兒已在中小學階段打好了語言基礎能力,故在大學階段,主要是讓她在心儀的發展領域獲得適當的入門知識和入行資歷,而不需像本地學生到海外升讀大學時才順道鍛煉外語。本地大學在全球大學排名其實不差,所以除非女兒能考獲比本地大學更出色的外國大學或考獲獎學金,否則,她既可以本地學生的學費留在本地念大學,亦不必在剛成年時離開父母負笈海外,更可體驗本地大學的學習氣氛和文化。到她完成學士課程,若她還想在相關領域發展,繼續深造,就現時本地科研情况來看,外國對科研的支援和發展空間,似乎比本地環境更好,所以屆時才支持她到外國深造,似乎更有利,也更合乎經濟效益。
有畢業生獲兩大醫學院取錄
接着而來的,便是女兒將來以國際文憑(IB)成績來報考大學,究竟真實的情况如何。去年學校第二屆的畢業生家長曾跟筆者分享,在近60名畢業生當中,獲本地大專院校取錄的畢業生便有近四成,而當中約有一成畢業生獲本地兩間大學的醫學院取錄,就以比例而言,以IB成績升大學的表現相當亮麗。根據以上升讀本地大學的情况,加上兩間大學的醫學院是本地大學取錄要求最高的學系之一,足以見證到本地大學並沒有如一般評論認為「IB課程是較易考獲高分」而把IB分數看低一線,而IB學生的最終出路,也不一定是要往海外升學的。
中學轉型備試 依隨孩子成長
另外,據筆者所知,這一屆的畢業生在小學階段時,由於學校不會為學生操練TSA,所以他們是在沒有TSA和升中壓力下,真正愉快地自主學習,到中學階段時,才慢慢轉型,開始為公開試作準備,最後憑IGCSE或IB成績報考不同院校。其實這樣的學習模式才是真正依隨孩子的成長階段而轉變,而不是自小便要在高壓的學習環境內學習,最終犧牲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作者簡介﹕本科專研IT,曾任教多間大專院校,自女兒入讀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後,愛女心切,轉攻IB
文﹕邵海祥
外國更適合深造科研
筆者的想法是女兒已在中小學階段打好了語言基礎能力,故在大學階段,主要是讓她在心儀的發展領域獲得適當的入門知識和入行資歷,而不需像本地學生到海外升讀大學時才順道鍛煉外語。本地大學在全球大學排名其實不差,所以除非女兒能考獲比本地大學更出色的外國大學或考獲獎學金,否則,她既可以本地學生的學費留在本地念大學,亦不必在剛成年時離開父母負笈海外,更可體驗本地大學的學習氣氛和文化。到她完成學士課程,若她還想在相關領域發展,繼續深造,就現時本地科研情况來看,外國對科研的支援和發展空間,似乎比本地環境更好,所以屆時才支持她到外國深造,似乎更有利,也更合乎經濟效益。
有畢業生獲兩大醫學院取錄
接着而來的,便是女兒將來以國際文憑(IB)成績來報考大學,究竟真實的情况如何。去年學校第二屆的畢業生家長曾跟筆者分享,在近60名畢業生當中,獲本地大專院校取錄的畢業生便有近四成,而當中約有一成畢業生獲本地兩間大學的醫學院取錄,就以比例而言,以IB成績升大學的表現相當亮麗。根據以上升讀本地大學的情况,加上兩間大學的醫學院是本地大學取錄要求最高的學系之一,足以見證到本地大學並沒有如一般評論認為「IB課程是較易考獲高分」而把IB分數看低一線,而IB學生的最終出路,也不一定是要往海外升學的。
中學轉型備試 依隨孩子成長
另外,據筆者所知,這一屆的畢業生在小學階段時,由於學校不會為學生操練TSA,所以他們是在沒有TSA和升中壓力下,真正愉快地自主學習,到中學階段時,才慢慢轉型,開始為公開試作準備,最後憑IGCSE或IB成績報考不同院校。其實這樣的學習模式才是真正依隨孩子的成長階段而轉變,而不是自小便要在高壓的學習環境內學習,最終犧牲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作者簡介﹕本科專研IT,曾任教多間大專院校,自女兒入讀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後,愛女心切,轉攻IB
文﹕邵海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