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菲」聲亞太 不容忽視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06日 06:35
2015年07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港股巿自6月尾經歷了如過山車般的升跌,行文之時,牛熊之勢尚未清楚。數年前,筆者有幸參與由本港某上巿地產集團主席的飯局,他寄語年輕人做投資,必先學會不輸錢。香港投資者愈趨成熟,但仍未擺脫本土偏見(Home bias)。與其着眼中港股市,不如尋找中港以外的藍海策略。東盟地區人口約為中國人口一半,平均年齡較低;部分國家工資更是中國工人的三分之一。未來10年,東盟發展潛力,不容忽視。


引入公私合作制 加快基建

過去3年東盟區內,以菲律賓經濟發展最快,每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逾6%。菲律賓的財政狀况,亦於過去十年持續改善,國債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逐漸收窄。正因財政狀况大幅改善,因此菲律賓國債息率,由十年前的10厘以上,降到現時3厘以下。在海外巿場,菲律賓國債息率,甚至比中國國債為低。


菲政府引入公私合作制度(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私人投資及營運方式,加快基建速度。此制度引入後,約20個項目已先後批出或招標。幾家旗艦綜合企業都有參與公私合作項目,投資者可詳細研究。加上財政愈趨穩定,未來菲律賓基建將愈見成熟,可解決因基建不足令地區發展不均的問題。


菲律賓近年發展最快,要數業務流程外判行業(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BPO屬於服務貿易,將客戶的部分業務透過互聯網外判,降低成本。菲律賓政府預期,到2020年BPO將會超越匯款,成為支持該國經濟的主要動力;他們亦預期BPO亦會逐漸轉型成知識流程外判(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 KPO),透過互聯網,提供如醫生或工程師的外判專業服務。


在過去十幾年,菲律賓交易所亦有所發展,每天成交總額由九十年代的1000萬美元,增至超過2億美元。當地散戶比率,則由九十年代佔大市成交3成,增至現時佔大市成交一半;本地投資需求,逐漸成為巿場主力。不過,過去十年,新上巿公司不多,所以上市公司總數仍停留在約250間左右。當地股市如要持續發展,則需吸引更多發展成熟的中小企上巿。


投資注意政策及時間風險

另外,菲國正積極改善市場機制,期望加入東協交易聯盟,以連接跟目前已為成員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市場。不過,菲律賓要加入東協交易聯盟,尚要進行多項改革,當中包括統一匯報機制、開放資本帳、加強市場監控、開放金融市場、加強投資者保障,以及有效市場推廣。雖說改革不易,但一旦做到以上六點,菲國巿場,將逐漸與國際巿場接軌,成為東盟四大巿場之一。


風險方面,菲律賓始終是發展中國家,投資者宜注意政策及時間風險。菲律賓近年經濟成績主要由現任總統阿奎諾三世推動,明年將進行總統大選,因憲法所限,阿奎諾不能連任。現時制度能否成為常態,是菲國主要政治風險。美國加息屬全球風險,菲國亦斷不能獨善其身;但過去十年,菲政府及銀行體系日見成熟,應能逐步消化美方加息,不致出現危機。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