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基金風險多 只宜小注試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19日 06:35
2015年06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港基金互認無疑為近期大熱話題,從事普通文職的Mandy平時都有留意報紙和電視新聞,對認購內地基金很感興趣,認為回報較投資香港基金和股票吸引,但並不是很清楚認購方式和風險。Mandy今年27歲,月入2萬元,每月30%的薪金用來儲蓄,擬作置業用途,另給家用4000元,去除生活雜費後,約有15%用於投資。


Mandy工作3年,現用作首期的儲蓄約有18萬,另留有10萬元用於投資的資金,約有80%投資港股。因Mandy沒有專業投資經驗,幾年來投資港股戰績平平,於是想尋找新的投資渠道,以實現資產升值、早日儲夠首期的目標。


A股大牛市 內地基金跑贏香港

滬港通開通後,Mandy雖曾有意投資A股,但苦於不熟悉內地市場,遲遲不敢下手。最近從新聞上得知中港基金互認將於7月開通,屆時符合條件的內地公募基金可向香港投資者銷售,入場門檻普遍只需1000元人民幣,散戶也可參與,只要投資經理眼光夠準,回報分分鐘跑贏大市。


筆者認為中港基金是兩地投資者跨境投資的又一新機遇,且A股正處大牛市,令內地公募基金表現大幅跑贏香港基金。根據《中國基金報》,去年5月10日滬指見底以來,內地偏股型基金回報率最高達257.49%,排名前20的股票基金收益率均在160%以上。


但內地基金的操作和投資限制與本港基金有很大不同,投資者認購前,應認真考察基金過往業績、基金經理和產品規模。


亦要注意內地經濟下行或導致部分企業信貸違約,影響債券基金表現,以及內地在基金審批和監管上與香港的不同之處。舉例來說,管理資產規模逾2000億元人民幣的南方基金,早前就因不派息被投資者告上法院,最終被裁違約,但投資者並沒有得到賠償。


此外,認購以人民幣計價的內地基金匯率風險也不可忽視,自去年底,人民幣已結束了單邊升值的時代,雖然最近貶值趨勢有所抑制,但匯率波動仍較大,隨時有機會蠶食部分回報。


筆者認為Mandy若對內地基金有興趣,做好基本研究工作及對內地基金有一定了解後,可先小注試玩,並在投資過程中增加對內地股市及基金的了解,且分散投資有利於風險控制。若想在短時間內取得高回報或存夠首期,認購內地基金未必是理想選擇。最重要的是要衡量可否承受投資風險,以及會否因小失大,影響置業目標。


連敬涵

尚乘資產管理證券及財富管理業務部 總經理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連敬涵 理財信箱]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