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婆媳糾紛 引爆抑鬱個案增 同住環境擠迫 網上公審 令問題惡化長青網文章

2018年05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5月17日 07:59
2018年05月17日 07:59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婆媳關係緊張、頻起衝突,隨時令屋企變成戰場。精神科醫生指出,臨床上因婆媳關係欠佳,例如照顧小朋友有分歧或起居習慣不同而釀爭拗,導致壓力爆煲,觸發焦慮症及抑鬱症的求診個案有上升。性格緊張或控制慾強的人特別容易出事,建議可找人傾訴,並改善溝通技巧。
記者:梁麗兒
精神科專科醫生宋永權圖表示,婆媳相處引發的問題,其實與工作、婚姻問題一樣可令人帶來沉重壓力,近年相關情緒病求助更上升,估計與港人置業趨困難,婆媳同住及磨擦增加有關。由於雙方的性格、教育及成長背景不同,當相處有問題,例如媳婦未能達到家姑要求,便會感壓力可誘發情緒病。
緊張型性格、控制慾強的人較易有婆媳糾紛,宋指,緊張型做事要急要快,當對方未能配合,便容易有爭拗和磨擦。控制慾強、性格霸道的人,多要求他人遷就、「聽晒自己講嘢」,都較難與人相處或易令人有壓力。同住尤其居住環境擠迫,都會令婆媳問題放大,「好似幾點起身、咁夜仲傾電話唔瞓覺,以致沖涼沖成個鐘,或飯餸口味、食乜嘢水果都可以嘈」。
照顧小朋友的分歧亦是另一觸發點,多涉及清潔衞生、溫書問題等,「小朋友唔做功課,新抱鬧緊仔,奶奶就畀糖食,新抱怕咁樣會教壞小朋友,大家意見唔同就嘈」。
宜深呼吸平靜 再找家人調解
宋稱,曾有30多歲女子,本身屬壓抑型性格,習慣忍讓,與「野蠻奶奶」同住10多年,她認為家姑控制慾強、事事挑剔,令她在生活上常忍讓,加上丈夫深信「阿媽永遠是對的、要遷就」,更令她感到不開心,導致持續數年有失眠、神經緊張、心跳快及肌肉痛等焦慮症狀,直至近月因工作環境有轉變,令她更難以兼顧工作和家庭,壓力爆煲,經常失控狂喊,夜晚無法入睡,求診證實患上抑鬱症需藥物治療。
婆媳相處屬人際關係問題,當中引發的情緒病主要靠藥物治療,宋指,也要配合其他方法作改善,包括人際關係輔導、溝通技巧改善等。婆媳正面衝突無助解決問題,將遭遇放上網公審,也難免會被人煽風點火,令自己想法變得更偏激、更執着,導致事情惡化。
宋建議受壓時應多與身邊人傾訴、商量,或找可信任的人士作協調,又可找心理輔導員求助,有焦慮或抑鬱症狀應求醫。
婆媳僵持會令激動情緒升溫,容易重提新仇舊恨,互相傷害。宋建議要先離開現場停一停,或去廚房飲水、到樓下望遠景等,以及深呼吸平靜情緒,待冷靜後可再找合適的時間及場合去溝通,媳婦或可找第三者如家翁或丈夫疏導場面。
要改善婆媳關係,「互相畀面」為關鍵。宋認為長輩若能受尊重,都會改變待人處事態度,例如媳婦可向家姑送上小禮物或一起慶祝節日,或當家姑生病時多作問候,多欣賞對方為家庭的付出(如幫忙湊孫)。長者宜多「放下」,避免管太多,讓後生一輩有自己空間及時間處理問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