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楊松頴﹕真實存在的「垃圾灣」 勿讓自己成為幫兇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10日 06:35
2015年06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垃圾灣」—— 一個奇特的名字,在某些網上地圖鍵入這3個字,的確搜尋到其座標!它並非如沒有馬的「馬灣」,以及找不到黃金的「黃金海岸」,這個海灣真的名副其實遍地垃圾,半點沒有誇張。聞名不如見面,最近我們親身往位處鶴嘴的垃圾灣考察,海洋垃圾堆積如山的程度,近看還會以為自己身處堆填區。該石灘的垃圾量是我們在香港不同海岸見過最多的一個,經過「育養海岸計劃」的調查估算,該處海洋垃圾重量高達185公噸,重量相當於46架垃圾車才可全數運走,部分位置的垃圾更堆積至超過成人的身高。


翻查20年前出版的書籍,發現原來在1995年以前,鶴嘴已深受海洋垃圾影響。垃圾灣位處偏僻,人迹罕至,附近只有無線電站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以及位於山後另一邊的3條小鄉村,行山人士亦不多。它既然杳無人煙,顯然很少受人類活動滋擾,為何竟受垃圾侵襲,造成環境災難?


市區丟垃圾 或隨水渠入海

垃圾灣的海洋垃圾其實並非遊客留下(試問誰會願意到垃圾堆填區郊遊?),亦非惡意傾倒所致。我們於考察期間,發現該處的垃圾種類非常多元化,細件如煙頭、針筒、膠樽、波鞋;大至水箱、雪櫃、車胎等均俯拾皆是,總數量約有1200萬件。無論是飲食、康樂、家居、漁業和工業用品,你想得出的都可在垃圾灣找到。這些垃圾固然有機會源自岸邊或水上活動,然而即使你和我甚少到海邊遊玩,原來在市區或河道亂拋垃圾,它們亦有機會隨雨水渠及河流進入海洋。所以,我們每一個市民都可能是幫兇!


相對其他香港海岸,垃圾灣的情况特別嚴重,原因之一是政府較少清理此類偏遠地點,而且受其地理位置影響,由於此海灣坐向東面,而香港的盛行風除了夏季之外,其他月份主要都是吹偏東風,加上較強的冬季季候風及颱風的影響,各式各樣的海洋垃圾於此石灘日積月累而形成垃圾灣的現况。根據環保署最新公布的《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研究報告,垃圾灣被列為27個「優先處理地點」之一,而且是受「高度關注」的類別。政府計劃於未來加強清理,本會期望垃圾灣能重現天然石灘的美景,而生態亦有機會得以恢復。


可是這些措施並不足以解救正受威脅的海洋。垃圾灣對於本港、以至全球海洋環境所面對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海洋垃圾會隨風、隨水到處漂流,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只是地球上的一小點,也日復日形成一個「隱世」的垃圾灣;而太平洋中的漂浮垃圾帶,面積更可大至數百萬平方公里,可想而知世界上未被記錄的「垃圾灣」必多不勝數。


清理海洋垃圾耗龐大人力物力

再者,海洋垃圾的清理行動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較從源頭着手處理大千百倍。大眾市民將垃圾放進回收箱或垃圾桶只是舉手之勞,反之隨手周圍丟棄的背後,卻需清潔工人和義工長途跋涉搭車搭船,甚至攀山涉水將它們拾回來,更有大部分是想拾也拾不來,想清理也清理不到的。現代的垃圾動輒需數十至數百年才能分解,進入海洋環境後,最直接的影響是海洋生物吞食垃圾或遭其纏繞而導致受傷甚至死亡;海洋垃圾亦對人類的健康、經濟和安全帶來重大威脅,所以「清理」只會是處理海洋垃圾問題的最後一着!


不要只問政府為何沒清潔我們的海岸,請先想想自己是否元兇之一,以及好好提醒身邊人,勿做「垃圾蟲」;看到亂拋垃圾的情况,勇於教導「垃圾蟲」正確處理垃圾的方法,為保護我們的海洋出一分力!

作者是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項目經理(育養海岸)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