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主管香港事務的3位中央官員在深圳與包括泛民議員在內的立法會議員見面,全面傳達了中央關於香港普選的看法,其中,最值得泛民關注的,是中央將泛民分為「死硬派」,和「朋友」即香港社會所說的溫和派。中央官員雖然過去也講過泛民有不同類別,但明確將泛民分為兩派並作出全面論述,這在筆者印象中還是第一次。將泛民區分為兩派,既強調要同「死硬派」作堅決鬥爭,又突出肯定大多數「泛民朋友」認同「一國兩制」、憲法和《基本法》,這是一種重要的政策性宣示,不僅表明了中央堅持普選的原則和底線,而且顯示了中央推動落實普選的誠意和決心,包括對泛民溫和派釋出善意,力爭打破泛民綑綁落實普選。在此,本人衷心希望泛民溫和派議員能夠理解中央的良苦用心,對中央的誠意作出善意回應,要做「朋友」,不要做「死硬派」,給普選放行,也給自己一條出路。
王光亞友善稱呼「大多數泛民朋友」
毋須諱言,香港落實普選的形勢相當嚴峻,其中的癥結正在於泛民一再聲稱將要綑綁否決特區政府根據人大「8•31決定」制定的普選方案。在泛民議員掌握立法會超過三分之一票數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打破泛民的綑綁,普選方案就會面臨被否決的命運。其實,泛民中的一些溫和派議員雖然對普選方案有不同意見,但卻不願意看到普選夭折的結局。因此,只要打破泛民的綑綁,普選還是有希望的。對於這一點,中央當然看得很清楚。如何打破泛民的綑綁,是中央力推普選的一個重要且又關鍵性的着力點,自然也成為今次中央官員講話的一個重要看點。
在今次會面中,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特別對泛民人士講幾句話,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將泛民分為兩派,並作出了全面的論述。王光亞說,泛民有兩類:一類是對抗憲制、對抗中央、對抗特區政府、勾結外部勢力的極少數人,是「死硬派」、「頑固派」。「死硬派」之外的另一類泛民人士,王光亞將其稱之為「大多數的泛民朋友」。這顯然是一個友善的稱呼。
泛民溫和人士可成特首候選人
王光亞將泛民分為兩類,帶出了許多值得重視的信息:
第一,對於「死硬派」來說,中央講的是「底線」。中央與「死硬派」之間是對抗性的矛盾,因為他們妄圖顛覆中國憲法確立的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堅決鬥爭,決不含糊,行政長官普選制度設計要把這些人排除在外,不僅要限制他們「入閘」、阻止他們「出閘」,即便他們僥倖當選,中央也會堅決不予任命。
第二,對於「大多數的泛民朋友」來說,中央講的是「包容」。中央與他們之間是非對抗性的「朋友」關係。中央希望與這部分「泛民」朋友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溝通,在共同的政治基礎上就任何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第三,王光亞將普選制度排斥的對象只是限制在「死硬派」的範圍,並不包括泛民溫和派,泛民溫和派人士不僅可以「入閘」參選、「出閘」成為候選人,即使當選,中央也沒有說不任命。有人說,普選方案要排斥所有的泛民人士,這顯然是不對的。
李飛今次也特別講了一段話給泛民聽,他說,普選法案規定提委在提名階段採取無記名投票,以保障自由地表達其意志。這顯然是為了消除泛民對提名程序受到操控的擔心。只要泛民溫和人士能夠爭取到多數提委和市民的支持,就有機會成為候選人以至當選為特首人選。
政改投票是對泛民溫和派的檢驗
從中央官員的講話中可以清楚看到,泛民溫和派人士不僅在特首普選中沒有受到排斥,而且在「一國兩制」下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關鍵是如何抉擇。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畫龍點睛地指出,立法會議員對普選法案投支持票還是反對票,這是支持還是反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試金石,是轉向合作共贏正道還是繼續走對抗俱損歪道的分水嶺。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講得更加透徹:判斷某個政團、某個人是不是與中央搞對抗,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不僅要看歷史表現,更要看現實表現,特別是在重大政治問題上的取態。現在就到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檢驗時刻。泛民溫和派的朋友如果想走出「死胡同」,與中央政府建立互信、良性互動,就應該衝破綑綁,義無反顧地投票支持通過普選方案。
作者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王光亞友善稱呼「大多數泛民朋友」
毋須諱言,香港落實普選的形勢相當嚴峻,其中的癥結正在於泛民一再聲稱將要綑綁否決特區政府根據人大「8•31決定」制定的普選方案。在泛民議員掌握立法會超過三分之一票數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打破泛民的綑綁,普選方案就會面臨被否決的命運。其實,泛民中的一些溫和派議員雖然對普選方案有不同意見,但卻不願意看到普選夭折的結局。因此,只要打破泛民的綑綁,普選還是有希望的。對於這一點,中央當然看得很清楚。如何打破泛民的綑綁,是中央力推普選的一個重要且又關鍵性的着力點,自然也成為今次中央官員講話的一個重要看點。
在今次會面中,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特別對泛民人士講幾句話,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將泛民分為兩派,並作出了全面的論述。王光亞說,泛民有兩類:一類是對抗憲制、對抗中央、對抗特區政府、勾結外部勢力的極少數人,是「死硬派」、「頑固派」。「死硬派」之外的另一類泛民人士,王光亞將其稱之為「大多數的泛民朋友」。這顯然是一個友善的稱呼。
泛民溫和人士可成特首候選人
王光亞將泛民分為兩類,帶出了許多值得重視的信息:
第一,對於「死硬派」來說,中央講的是「底線」。中央與「死硬派」之間是對抗性的矛盾,因為他們妄圖顛覆中國憲法確立的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堅決鬥爭,決不含糊,行政長官普選制度設計要把這些人排除在外,不僅要限制他們「入閘」、阻止他們「出閘」,即便他們僥倖當選,中央也會堅決不予任命。
第二,對於「大多數的泛民朋友」來說,中央講的是「包容」。中央與他們之間是非對抗性的「朋友」關係。中央希望與這部分「泛民」朋友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溝通,在共同的政治基礎上就任何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第三,王光亞將普選制度排斥的對象只是限制在「死硬派」的範圍,並不包括泛民溫和派,泛民溫和派人士不僅可以「入閘」參選、「出閘」成為候選人,即使當選,中央也沒有說不任命。有人說,普選方案要排斥所有的泛民人士,這顯然是不對的。
李飛今次也特別講了一段話給泛民聽,他說,普選法案規定提委在提名階段採取無記名投票,以保障自由地表達其意志。這顯然是為了消除泛民對提名程序受到操控的擔心。只要泛民溫和人士能夠爭取到多數提委和市民的支持,就有機會成為候選人以至當選為特首人選。
政改投票是對泛民溫和派的檢驗
從中央官員的講話中可以清楚看到,泛民溫和派人士不僅在特首普選中沒有受到排斥,而且在「一國兩制」下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關鍵是如何抉擇。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畫龍點睛地指出,立法會議員對普選法案投支持票還是反對票,這是支持還是反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試金石,是轉向合作共贏正道還是繼續走對抗俱損歪道的分水嶺。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講得更加透徹:判斷某個政團、某個人是不是與中央搞對抗,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不僅要看歷史表現,更要看現實表現,特別是在重大政治問題上的取態。現在就到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檢驗時刻。泛民溫和派的朋友如果想走出「死胡同」,與中央政府建立互信、良性互動,就應該衝破綑綁,義無反顧地投票支持通過普選方案。
作者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