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自封「伊斯蘭國」的中東極端組織ISIS,過去一周先後攻下兩大重要戰略城市,包括伊拉克的拉馬迪以及敘利亞的帕米拉古城,在伊敘兩國幾乎佔去半壁江山,ISIS前線部隊與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只有大約100公里距離。雖然美國堅稱戰爭難免有起伏轉折,美方將協助伊拉克收復失地,然而拉馬迪和帕米拉古城失陷,正反映奧巴馬政府打擊ISIS戰略的弱點。伊拉克戰爭雖非奧巴馬掀起,但如果伊拉克最終輸在ISIS手上,那就全是奧巴馬的責任。
伊拉克軍望風而逃
巴格達岌岌可危
為阻遏ISIS在伊拉克的攻勢,去年中以來,美國和盟友一邊針對ISIS目標發動空襲,同時分別支援北部庫爾德族部隊及伊拉克政府軍與ISIS地面戰周旋。奧巴馬政府強調,美國不會再度直接出兵,希望借助伊拉克境內的武裝力量對抗ISIS,一度似已取得不俗進展,例如年初伊拉克軍隊便在什葉派民兵協助下,重奪北部重鎮提克里特;華府本月中宣布,特種部隊擊殺一名負責財政及油氣運營的ISIS高層領袖,打亂該組織的財務運作,云云。
今年2月,奧巴馬曾豪言ISIS正在敗退,「我們看到ISIS戰士士氣日益低落的報告」,可是過去一周ISIS連傳捷報,顯然已將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樂觀情緒一掃而空。作為伊拉克遜尼派重鎮,安巴省首府拉馬迪的陷落,被形容為伊拉克政府去年6月失守摩蘇爾之後最大挫敗,ISIS現已掌握直搗首都巴格達的門戶,伊拉克情勢可謂岌岌可危。
同時,ISIS在敘利亞也傳出捷報,佔領極具重要軍事戰略及歷史價值的帕米拉古城,控制當地軍用機場、監獄及附近油田。帕米拉古城位處古代絲綢之路,擁有大量歷史古蹟,附近的油氣田對敘利亞的全國供電相當重要。ISIS破壞歷史文物惡行罄竹難書,帕米拉古城的淪陷,令人擔心當地的文化遺產會否毁於一旦。根據觀察敘利亞戰事的組織透露,ISIS現已控制敘利亞五成國土。
拉馬迪和帕米拉古城在短短四天內相繼淪陷,兩者的共同點,就是守軍抵抗乏力,甚至望風而逃。以拉馬迪為例,不少分析指出,當地遜尼派武裝部隊向巴格達政府求救逾年,卻始終未獲提供足夠軍備,當地保安部隊甚至遭拖糧半年。士無鬥志,焉能不敗!
對於拉馬迪的陷落,奧巴馬政府似乎認為問題癥結在於什葉派主導的伊拉克政府未能團結全國不同宗派族群,尤其是未有積極支援當地遜尼派力量抵抗ISIS的進犯。這一分析,無疑有一定道理,但這是否問題的全部,值得商榷。
伊拉克號稱有37.5萬大軍,然而由什葉派主導的巴格達政府,與遜尼派地方武裝勢力互相猜忌,導致雙方無法和衷共濟抗敵。前總統薩達姆領導的遜尼派政權2003年倒台後,伊拉克什葉派政府對少數遜尼派的打壓報復,導致很多遜尼派部族在對抗ISIS的戰事上不願與政府軍協調。至於伊拉克政府,也懷疑部分遜尼派部族與同屬一派的ISIS私通,擔心向安巴省的遜尼派大量提供武器,結果只會像兩年前的經驗一樣,武器最終落入叛軍手中。現在奧巴馬將兩派不能好好合作的責任,簡單地歸於什葉派政府的一邊,有找代罪羊之嫌。
未能凝聚統一陣線
美伊政府同犯錯
事實上,若說伊拉克政府未有團結遜尼派等國內不同勢力,凝聚統一陣線對抗ISIS,華府在這場戰爭中又何嘗不是懷有私心,拉一派打一派,妨礙建立對付ISIS的統一陣線。奧巴馬想打敗ISIS,卻始終堅拒與什葉派的伊朗合作,擔心伊朗會趁機在區內進一步坐大;至於敘利亞戰線,雖然對巴沙爾政權去之而後快,可是華府即使無奈也必須接受政治現實,與巴沙爾政權聯手對抗ISIS,畢竟要剷除領土橫跨伊敘兩國的ISIS,不可能只靠伊拉克軍隊,還須從敘利亞方面入手。而迄今為止,敘利亞政府軍仍是唯一較具實力的武裝力量。
2011年爆發的「阿拉伯之春」反政府浪潮,為美國提供了推翻了巴沙爾政權、削弱伊朗區內影響力的機會,但此一時彼一時,奧巴馬應認清當前在中東的頭號要務是打敗ISIS,而非嚴防伊朗坐大。伊拉克問題分析家Hayder al-Khoei上周在倫敦指出,「美國單獨不能打敗ISIS,伊朗也打不敗ISIS,單靠伊拉克自已更肯定不可能,他們需要聯手對付共同威脅」。當然,華府要說服沙特阿拉伯等中東遜尼派盟國暫時放下猜忌,接納伊朗加入對抗ISIS陣線,一點也不容易。但如果奧巴馬做不到團結各派力量對付共同敵人,就不能怪責伊拉克政府領導無方。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伊拉克軍望風而逃
巴格達岌岌可危
為阻遏ISIS在伊拉克的攻勢,去年中以來,美國和盟友一邊針對ISIS目標發動空襲,同時分別支援北部庫爾德族部隊及伊拉克政府軍與ISIS地面戰周旋。奧巴馬政府強調,美國不會再度直接出兵,希望借助伊拉克境內的武裝力量對抗ISIS,一度似已取得不俗進展,例如年初伊拉克軍隊便在什葉派民兵協助下,重奪北部重鎮提克里特;華府本月中宣布,特種部隊擊殺一名負責財政及油氣運營的ISIS高層領袖,打亂該組織的財務運作,云云。
今年2月,奧巴馬曾豪言ISIS正在敗退,「我們看到ISIS戰士士氣日益低落的報告」,可是過去一周ISIS連傳捷報,顯然已將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樂觀情緒一掃而空。作為伊拉克遜尼派重鎮,安巴省首府拉馬迪的陷落,被形容為伊拉克政府去年6月失守摩蘇爾之後最大挫敗,ISIS現已掌握直搗首都巴格達的門戶,伊拉克情勢可謂岌岌可危。
同時,ISIS在敘利亞也傳出捷報,佔領極具重要軍事戰略及歷史價值的帕米拉古城,控制當地軍用機場、監獄及附近油田。帕米拉古城位處古代絲綢之路,擁有大量歷史古蹟,附近的油氣田對敘利亞的全國供電相當重要。ISIS破壞歷史文物惡行罄竹難書,帕米拉古城的淪陷,令人擔心當地的文化遺產會否毁於一旦。根據觀察敘利亞戰事的組織透露,ISIS現已控制敘利亞五成國土。
拉馬迪和帕米拉古城在短短四天內相繼淪陷,兩者的共同點,就是守軍抵抗乏力,甚至望風而逃。以拉馬迪為例,不少分析指出,當地遜尼派武裝部隊向巴格達政府求救逾年,卻始終未獲提供足夠軍備,當地保安部隊甚至遭拖糧半年。士無鬥志,焉能不敗!
對於拉馬迪的陷落,奧巴馬政府似乎認為問題癥結在於什葉派主導的伊拉克政府未能團結全國不同宗派族群,尤其是未有積極支援當地遜尼派力量抵抗ISIS的進犯。這一分析,無疑有一定道理,但這是否問題的全部,值得商榷。
伊拉克號稱有37.5萬大軍,然而由什葉派主導的巴格達政府,與遜尼派地方武裝勢力互相猜忌,導致雙方無法和衷共濟抗敵。前總統薩達姆領導的遜尼派政權2003年倒台後,伊拉克什葉派政府對少數遜尼派的打壓報復,導致很多遜尼派部族在對抗ISIS的戰事上不願與政府軍協調。至於伊拉克政府,也懷疑部分遜尼派部族與同屬一派的ISIS私通,擔心向安巴省的遜尼派大量提供武器,結果只會像兩年前的經驗一樣,武器最終落入叛軍手中。現在奧巴馬將兩派不能好好合作的責任,簡單地歸於什葉派政府的一邊,有找代罪羊之嫌。
未能凝聚統一陣線
美伊政府同犯錯
事實上,若說伊拉克政府未有團結遜尼派等國內不同勢力,凝聚統一陣線對抗ISIS,華府在這場戰爭中又何嘗不是懷有私心,拉一派打一派,妨礙建立對付ISIS的統一陣線。奧巴馬想打敗ISIS,卻始終堅拒與什葉派的伊朗合作,擔心伊朗會趁機在區內進一步坐大;至於敘利亞戰線,雖然對巴沙爾政權去之而後快,可是華府即使無奈也必須接受政治現實,與巴沙爾政權聯手對抗ISIS,畢竟要剷除領土橫跨伊敘兩國的ISIS,不可能只靠伊拉克軍隊,還須從敘利亞方面入手。而迄今為止,敘利亞政府軍仍是唯一較具實力的武裝力量。
2011年爆發的「阿拉伯之春」反政府浪潮,為美國提供了推翻了巴沙爾政權、削弱伊朗區內影響力的機會,但此一時彼一時,奧巴馬應認清當前在中東的頭號要務是打敗ISIS,而非嚴防伊朗坐大。伊拉克問題分析家Hayder al-Khoei上周在倫敦指出,「美國單獨不能打敗ISIS,伊朗也打不敗ISIS,單靠伊拉克自已更肯定不可能,他們需要聯手對付共同威脅」。當然,華府要說服沙特阿拉伯等中東遜尼派盟國暫時放下猜忌,接納伊朗加入對抗ISIS陣線,一點也不容易。但如果奧巴馬做不到團結各派力量對付共同敵人,就不能怪責伊拉克政府領導無方。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