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股市一路高歌猛進,上月日經225指數更是衝破20,000點關口。伴隨「安倍經濟學」而推出的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以及對日本經濟的改革令市場預期不斷膨脹。但上個月底評級機構惠譽發布公告表示,現實日本企業利潤獲得提振主要受益於貨幣貶值,難以持續。短期的熱炒是否真的意味長期實際的增長?瀚亞投資總監Kevin Gibson就表示,市場在短期內往往容易出現錯誤的定價,但如果在投資者情緒高漲時「逆向而行」,反而有機會能夠獲得長期的回報。
Gibson認為,日本股市在經歷了幾年的低迷後出現反彈,原因是市場的預期出現了大逆轉,投資者的態度從極度看淡轉變為極度看好。但他認為,從本身的內在價值來看,日本股市並不算便宜,投資者對於改革的預期過高,短暫的熱情最終會因為人口結構、財政赤字以及通貨緊縮等因素而回落。
時有價格錯配 未能反映真實價值
對於價值投資理論,投資者一定都不陌生,但市場卻並非想像的那樣理性。Gibson表示,價值投資是一個對價格十分敏感的程序,瀚亞通過因投資者的人性於行為習慣而產生的價格錯配來獲利,其投資方式在本質上屬於「逆向投資」。
「市場價格通常不能反映潛在根本的價值,他們容易衝得過猛或是不足。當投資者為了得到與成功有關的心裏安慰而支付高價,並且不顧內在價值而賣出那些不受市場追捧的股票時,資產價格就產生了錯配。」
「我們只投資我們最能夠確信的企業。通過特有的篩選工具,我們的團隊可以快速的從超過2000個目標中,根據股價的歷史走勢、投資環境以及同業表現等因素做出完全客觀且不具個人傾向的篩選。」Gibson表示,這樣的篩選可以令瀚亞的團隊把握到一些傳統的基金經理沒有關注到的內容,並會在一隻股票價格偏高時調節倉位,將獲取的利潤轉移至那些不被市場看好的股價表現之後的公司中。
挑戰市場共識 聚焦企業重組
Gibson表示,等待市場轉變觀念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他的團隊總是在一隻股票不受看好時就開始持有,並在其重獲市場青睞時獲利。2014年,瀚亞將通過幾間表現搶眼的科技企業所獲的利潤轉移至一些大型銀行與保險公司,後者在2014年的表現落後於整個市場。
Gibson坦言,市場對於日本銀行存在國內低增長以及競爭激烈等共識,但他卻持相反態度,認為日本銀行的海外收入是其盈利增長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日本銀行擁有足夠的資本來進行股份回購與派息,但市場卻並沒有對這些因素產生足夠關注。
日本諸多企業在過去兩年內開始重視公司治理,部分更是進行了結構重組。Gibson表示,公司治理的改善能夠讓日本企業在未來帶來更好的回報,而許多如本田、尼康與索尼(Sony)這樣不被市場看好的企業,在進行了大量的重組之後,正在重新贏回市場的關注。
日本存在眾多科技企業,並一度在技術上領先全球。但蘋果與三星等新興科技企業的崛起,逐漸瓜分了日企的市場份額與影響力,其中就包括虧損嚴重的索尼。但隨着企業改革的進行,索尼似乎迎來轉機,股市也已經升至六年來的新高。Gibson直言,索尼是瀚亞去年投資中表現最好的企業。
Sony業務轉型迎曙光
「市場此前一直認為索尼已經失去了它在技術上的領先優勢,且業務上的虧損令其深陷泥潭。但我們卻認為,新的管理層正在進行根本性的重組,並向輕資產的業務模式轉型,再加上盈利開始實現增長,這些因素令市場意識到,保留核心技術並且利用其重新拓展市場份額的索尼,或許真的正在發生改變。」
明報記者
[尉奕陽 基金特區]
Gibson認為,日本股市在經歷了幾年的低迷後出現反彈,原因是市場的預期出現了大逆轉,投資者的態度從極度看淡轉變為極度看好。但他認為,從本身的內在價值來看,日本股市並不算便宜,投資者對於改革的預期過高,短暫的熱情最終會因為人口結構、財政赤字以及通貨緊縮等因素而回落。
時有價格錯配 未能反映真實價值
對於價值投資理論,投資者一定都不陌生,但市場卻並非想像的那樣理性。Gibson表示,價值投資是一個對價格十分敏感的程序,瀚亞通過因投資者的人性於行為習慣而產生的價格錯配來獲利,其投資方式在本質上屬於「逆向投資」。
「市場價格通常不能反映潛在根本的價值,他們容易衝得過猛或是不足。當投資者為了得到與成功有關的心裏安慰而支付高價,並且不顧內在價值而賣出那些不受市場追捧的股票時,資產價格就產生了錯配。」
「我們只投資我們最能夠確信的企業。通過特有的篩選工具,我們的團隊可以快速的從超過2000個目標中,根據股價的歷史走勢、投資環境以及同業表現等因素做出完全客觀且不具個人傾向的篩選。」Gibson表示,這樣的篩選可以令瀚亞的團隊把握到一些傳統的基金經理沒有關注到的內容,並會在一隻股票價格偏高時調節倉位,將獲取的利潤轉移至那些不被市場看好的股價表現之後的公司中。
挑戰市場共識 聚焦企業重組
Gibson表示,等待市場轉變觀念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他的團隊總是在一隻股票不受看好時就開始持有,並在其重獲市場青睞時獲利。2014年,瀚亞將通過幾間表現搶眼的科技企業所獲的利潤轉移至一些大型銀行與保險公司,後者在2014年的表現落後於整個市場。
Gibson坦言,市場對於日本銀行存在國內低增長以及競爭激烈等共識,但他卻持相反態度,認為日本銀行的海外收入是其盈利增長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日本銀行擁有足夠的資本來進行股份回購與派息,但市場卻並沒有對這些因素產生足夠關注。
日本諸多企業在過去兩年內開始重視公司治理,部分更是進行了結構重組。Gibson表示,公司治理的改善能夠讓日本企業在未來帶來更好的回報,而許多如本田、尼康與索尼(Sony)這樣不被市場看好的企業,在進行了大量的重組之後,正在重新贏回市場的關注。
日本存在眾多科技企業,並一度在技術上領先全球。但蘋果與三星等新興科技企業的崛起,逐漸瓜分了日企的市場份額與影響力,其中就包括虧損嚴重的索尼。但隨着企業改革的進行,索尼似乎迎來轉機,股市也已經升至六年來的新高。Gibson直言,索尼是瀚亞去年投資中表現最好的企業。
Sony業務轉型迎曙光
「市場此前一直認為索尼已經失去了它在技術上的領先優勢,且業務上的虧損令其深陷泥潭。但我們卻認為,新的管理層正在進行根本性的重組,並向輕資產的業務模式轉型,再加上盈利開始實現增長,這些因素令市場意識到,保留核心技術並且利用其重新拓展市場份額的索尼,或許真的正在發生改變。」
明報記者
[尉奕陽 基金特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