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微升9點,收報28,442點,成交金額1706億元。石油石化股急挫,但筆者認為與兩桶油及國資委澄清關係不大,很主要是受中石化(0386)二號人物、總經理王天普涉嫌向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兒子周濱輸送利益被查拖累,其他國企改革概念股依然備受追捧,大的有鐵路、航運,細的有航天系、中國電子(0085)、甚至久違了的首長國際(0697)亦起飛。昨日市場焦點轉移至中國QE,外媒指正討論由人行直接購入商業銀行資產的可行性,收市後人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否認,但夜期還是向好,看來市場很清楚QE與否,只是字眼和形式上的分別。
地方債置換已提出了一段時間,原意是把年期短、利息高、非標資產的地方債務,換成年期長、利率低、標準的地方債,好讓今明兩年踏入償債高峰期的地方政府鬆一口氣。債主本就是銀行,雖則獲更明顯的中央背書,但短期、高息變成長期、低息,據估計銀行買1億元置換後的地方債,便要虧損達50萬至200萬元。這本就是一個常識,按商業原則運作的銀行一定不會買,市場早就認定人行一定會接納新地方債作為抵押品。及至上周江蘇省啟動債務置換卻乏人問津,市場才驚醒過來,人行竟從來沒有參與其中,同時亦可確認注資政策銀行,跟地方債置換暫時全無關係。
擴PSL規模 商銀「代客泊車」買債
何解財政部與人行事前好像全無溝通,而銀監及證監亦由始至終均在債務置換一事上完全消失,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但債務置換一開始便徹底失敗,中央亦即時作出協調,由人行直接買債、接納地方債作為PSL抵押品等均被討論(雖然馬駿否認,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外媒報道前亦多會作雙重核實)。若決定直接買入資產,說明中央對刺激經濟、穩住金融風險再無底線。暫時經濟雖然差勁,但還不致於要動用這個核武級別的工具。至於擴大PSL的規模和範圍,把地方債納入抵押品之列,幾可肯定事在必行。以去年國開行獲得長達3年期的1萬億元PSL,料商業銀行亦可把地方債抵押而換回相同年期的再貸款,這就類似「代客泊車」,商業銀行只是名義上的買家,最終還是由人行承接。
經濟底部料今年第3季出現
措施落實後,今後數年的地方債便再無重大風險,銀行呆壞帳壓力主要來自企業貸款,而這就看去產能過剩的進度。這原本應在去年差不多完成,但中央大力反貪,各地官員均採取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的心態,地方財政支出大減,導致供應減少但需求跌得更快,需要時間重新尋找平衡點。3月起中央加大刺激力度,而財政部最新下達的文件,首項任務便強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引導地方履職盡責、奮力發展工作,明確要求對懶政怠政、不作為抓典型,對工作不力的嚴肅問責」。V型反彈絕無可能,但財政支出回穩下,料經濟底部於今年中至第3季出現,毋須對企業貸款的呆壞帳風險無限放大。
去產能有序進行 「低殘」估值不再
內銀股股價與呆壞帳風險呈反比,早年市場擔心地產泡沫、產能過剩,大家都把潛在呆壞帳計算在內,於是出現3、4倍市盈率、0.5倍市帳率的「低殘」估值。中央對樓市先壓後保,釋放改善型住屋需求,樓市長周期轉勢但未見崩盤,去產能亦有序進行,市場毋須再自行調整估值,當前1倍市帳率絕對具備支持力。呆壞帳問題拋諸腦後,一旦市場相信內銀可保持15%的股本回報率,1.2倍甚至更高的估值,就不再是天方夜譚,內銀整固後再上的機會依然相當大。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地方債置換已提出了一段時間,原意是把年期短、利息高、非標資產的地方債務,換成年期長、利率低、標準的地方債,好讓今明兩年踏入償債高峰期的地方政府鬆一口氣。債主本就是銀行,雖則獲更明顯的中央背書,但短期、高息變成長期、低息,據估計銀行買1億元置換後的地方債,便要虧損達50萬至200萬元。這本就是一個常識,按商業原則運作的銀行一定不會買,市場早就認定人行一定會接納新地方債作為抵押品。及至上周江蘇省啟動債務置換卻乏人問津,市場才驚醒過來,人行竟從來沒有參與其中,同時亦可確認注資政策銀行,跟地方債置換暫時全無關係。
擴PSL規模 商銀「代客泊車」買債
何解財政部與人行事前好像全無溝通,而銀監及證監亦由始至終均在債務置換一事上完全消失,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但債務置換一開始便徹底失敗,中央亦即時作出協調,由人行直接買債、接納地方債作為PSL抵押品等均被討論(雖然馬駿否認,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外媒報道前亦多會作雙重核實)。若決定直接買入資產,說明中央對刺激經濟、穩住金融風險再無底線。暫時經濟雖然差勁,但還不致於要動用這個核武級別的工具。至於擴大PSL的規模和範圍,把地方債納入抵押品之列,幾可肯定事在必行。以去年國開行獲得長達3年期的1萬億元PSL,料商業銀行亦可把地方債抵押而換回相同年期的再貸款,這就類似「代客泊車」,商業銀行只是名義上的買家,最終還是由人行承接。
經濟底部料今年第3季出現
措施落實後,今後數年的地方債便再無重大風險,銀行呆壞帳壓力主要來自企業貸款,而這就看去產能過剩的進度。這原本應在去年差不多完成,但中央大力反貪,各地官員均採取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的心態,地方財政支出大減,導致供應減少但需求跌得更快,需要時間重新尋找平衡點。3月起中央加大刺激力度,而財政部最新下達的文件,首項任務便強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引導地方履職盡責、奮力發展工作,明確要求對懶政怠政、不作為抓典型,對工作不力的嚴肅問責」。V型反彈絕無可能,但財政支出回穩下,料經濟底部於今年中至第3季出現,毋須對企業貸款的呆壞帳風險無限放大。
去產能有序進行 「低殘」估值不再
內銀股股價與呆壞帳風險呈反比,早年市場擔心地產泡沫、產能過剩,大家都把潛在呆壞帳計算在內,於是出現3、4倍市盈率、0.5倍市帳率的「低殘」估值。中央對樓市先壓後保,釋放改善型住屋需求,樓市長周期轉勢但未見崩盤,去產能亦有序進行,市場毋須再自行調整估值,當前1倍市帳率絕對具備支持力。呆壞帳問題拋諸腦後,一旦市場相信內銀可保持15%的股本回報率,1.2倍甚至更高的估值,就不再是天方夜譚,內銀整固後再上的機會依然相當大。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