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人工智能(AI)發展至今雖取得不少矚目成果,可是在專家眼中,現時的水平其實還與人類差得遠。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任李航從事人工智能研究20多年,他向本報指出,機器處理大量數據,並從數據辨認模式比人類快得多,不過機器學習跟人類學習能力仍有很大距離﹕「機器要認識什麼是貓,在人類指導下看成千上萬相片,人類只要看幾個例子便可以」。他稱,隨着數據愈來愈多,機器學習能力有望提升,有些方面可以超過人,但始終只是擔當人類助手角色,對人類社會是正面的。
華為研5G網絡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便是人工智能在不久將來可望提升人類生活質素的一例。近年各大車廠都研究自動駕駛技術,除了涉及感應靈件、數據分析技術外,網絡傳輸能力亦很重要,以確保汽車蒐集的數據能及時傳輸至雲端,判斷兩車距離。
華為目前正投資研究5G網絡。4G跟5G對自動駕駛有何分別?李航解釋,汽車判斷跟前車距離有多少而發出煞車指令,不過從發出指令到真正令汽車停下來有時差,以一輛時速100公里汽車為例,從發指令到真正停車,4G網絡需50毫秒,即汽車要1.4米才能煞停,5G傳輸卻可縮短到1毫秒,即煞車距離可短至2.8厘米,大大減少撞車可能。
自動駕駛2020年更先進
李航預計,自動駕駛到2020年可望更先進,除了減輕人類負擔外,也可減少交通意外。他稱,任何科技都難免有風險,因此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會愈來愈大。他預言,人工智能威脅人類這種情景「100年都不會出現」。
華為研5G網絡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便是人工智能在不久將來可望提升人類生活質素的一例。近年各大車廠都研究自動駕駛技術,除了涉及感應靈件、數據分析技術外,網絡傳輸能力亦很重要,以確保汽車蒐集的數據能及時傳輸至雲端,判斷兩車距離。
華為目前正投資研究5G網絡。4G跟5G對自動駕駛有何分別?李航解釋,汽車判斷跟前車距離有多少而發出煞車指令,不過從發出指令到真正令汽車停下來有時差,以一輛時速100公里汽車為例,從發指令到真正停車,4G網絡需50毫秒,即汽車要1.4米才能煞停,5G傳輸卻可縮短到1毫秒,即煞車距離可短至2.8厘米,大大減少撞車可能。
自動駕駛2020年更先進
李航預計,自動駕駛到2020年可望更先進,除了減輕人類負擔外,也可減少交通意外。他稱,任何科技都難免有風險,因此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會愈來愈大。他預言,人工智能威脅人類這種情景「100年都不會出現」。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