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健吾﹕陌生的城市最好只有冷漠的情感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25日 06:35
2015年04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我經常在節目中說,我情感上覺得政改方案通過了會很麻煩,但我覺得政改方案是會通過的。因為我每天都坐港鐵,去茶餐廳吃飯。我的嗜好,都是觀察人性。今天,容讓我自私一點,說說這幾個月我看到的畫面:


全民覺醒?醒在哪兒?

自從雨傘運動過後,我的面書有一點的改變。現在已有151,000多人關注。根據星期日《明報》的報道,聽說我的專頁是全香港的面書專頁中,穿透能力排第二高的面書專頁,僅次於有整個團隊打理的香港獨立媒體,排名比學民思潮以及其他網媒、何韻詩的個人專頁還要高。其實這些資料,我是不知道的。首先,我不會知道別的專頁的數字如何,我只會看到我自己專頁的數字:最高峰時期,我的貼文一星期可以接觸到1200多萬人次。現在,平均每星期我的貼文都可以接觸200多萬人次。我也不知道是多抑或少。如果這真的已經是香港排第二的專頁,我有理由相信我專頁上讚好、分享及留言的數字,可以反映一些香港人對哪些話題熱中在乎,哪些話題冷感。自從雨傘運動過後,談泛民、政治、政改的貼文,分享及討論的數目,都不及談飲食、日本以及貼肌肉男的「#如果你工作累鳥」系列為高。這些反映了什麼?我不是說什麼港豬什麼的,只是大家心中都明白,在一場大型社會運動後,有沒有令大家覺醒呢?或許有,或許沒有。但從我的面書看來,大家對泛民、政治及政改的熱中程度,的確比在雨傘運動時,低了很多。那代表什麼呢?提提大家,面書又改了玩法了。聽說現在的新玩法,是想你們多看一點朋友的posts,少看一點專頁的文。大家不讚好、不轉發、不留言,專頁的穿透力就會大大下降。那對香港有什麼影響呢?香港人,最怕人家知道他們想什麼。有些人,在網絡通稱叫haters,很討厭我的,會說我什麼留言諷刺文學界的人乜乜乜的,沒有留圖(cap圖)佐證,然後就誣陷我刪人留言。到我cap圖去證實他們抹黑打擊誣蔑我的時候,就會說我網絡批鬥攻擊,不是「big brother is watching」而是「健吾 is watching」。這些人,用面書去罵我,公開的罵,卻不敢又不想給人家看見他們罵我。到我去問他們,他們罵的點是什麼?他們就會說:你公眾人物為什麼跟我們無名無姓的小人物計較。各位看官,你們看到這兒,你們看到什麼?我看見大量齷齪的香港人。從網絡空間觀察香港人特性,我對香港這地方的前途,不敢有任何正面希望。


老茶遊記

你可以說,網絡不反映真實。那真實是什麼?在茶餐廳吃飯的時候,那些普羅市民,在茶餐廳的電視機中,看着一個一個數字、銀碼。他們看着在面書的年輕人嗤之以鼻的大報章,繼續用他們一貫的方法去理解世界。上年紀的婦女買了港交所,笑逐顏開。在冲奶茶的哥哥仔說,他買的股票一天升了多少多少,之後再後加幾句我們聽得耳朵起繭的口白:「家無論飲嘅水定賺嘅『水』都係大陸嚟嘅,啲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