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東﹕牢記六四 毋忘四五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24日 06:35
2015年04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不經不覺「六四事件」26周年即將來臨,而明年4月就是「四五天安門事件」40周年了。「六四」的血淚掩蓋了「四五」的光芒,但實際上13年人事雖然幾番新,不過八九一代反獨裁、爭民主的精神傳承自七六一代,而八九一代又多少啓蒙了25年後的雨傘一代。由此可知3場運動三代人,追求民主自由的自主意識和訴求其實一脈相承。記住今天,牢記「六四」,也必須毋忘「四五」。


亞視不獲續牌但卻無疑曾經輝煌過,除了1980年的「千帆並舉」空前絕後外,20多年前的《還看今朝》(劇名來自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最後一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香港電視劇史上,唯一一齣最敢於深入探討「文革」和「四五運動」的傷痕連續劇。雖然一涉及歷史題材港劇難免大幅失真,但其誠意至今無出其右,那怕回歸以後亦然,由此亦可見回歸前創作環境的寬鬆。這樣的電視劇,也仍然比今日所謂國民教育來得有教育意義得多。


八九精神源自四五 啟蒙雨傘一代

《還看今朝》卡士之大今日亦難復再,包括:黃日華、吳啓華、任達華罕見三華聯手,還有戚美珍、翁虹、楊群、李香琴、苗金鳳等等。而羅文唱出的主題曲也有不少金句可堪咀嚼:「天不幫我,地懲罰我,誰還來愛我?我自問沒痛楚誰要救助……過去了就像陪襯,在大時代前往事不再真……忘掉了,忘掉了,多少歲月流逝了,我卻信會再創出新高潮!」這不是後來89民運和雨傘運動的真實寫照嗎?


我們常聽說「六四」事件如何殘酷血腥,然而沒有比較就看不清史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沿着歷史發展的脈絡,追尋「四五」天安門清場時,被喻為大獨裁者的毛澤東是如何幹的。徐克作品21世紀版本《智取威虎山》在內地賣個滿堂紅,原本樣板戲中選段,最近被央視名嘴、「全國紅軍小學愛心大使」畢福劍邊唱邊點評,嘲諷「毛澤東可把咱們害苦了」,結果引來以《環球時報》為首的毛左們群起而攻之,喻為「不雅視頻」。可見「文革」左毒如何未清,更見「六四」水落石出之艱難。


幸運的是因為鄧小平曾經因此被打倒的關係,所以鄧復出後「四五運動」即獲得平反,故此資料數字也不再是機密。首先看看清場命令由當時北京市革委會主任吳德宣布,層次比「六四」時由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頭目宣布要低得多了。運動持續時間也只有幾天,亦遠不及八九民運,國內外影響力自然也有天淵之別。不過在運動高潮的1976年4月4日,當時不足600萬人的北京,竟然有200多萬人次齊集天安門廣場,從單日規模和所佔人口比例上,則比13年後的八九民運還要優勝。


四五清場警力寒酸 沒打死一人

4月5日晚9點半正式清場時,軍警力量更比「六四」時寒酸得多。除了5個營約1600人北京衛戍區部隊即御林軍外,還有3000名民警,主力是1萬名首都工人民兵,加起來約等於一個師兵力,大概是「六四」時軍、警、民力量1/28。更完全未使用利器、火器、裝甲武器、毒氣等致命武器,只使用了可憐的木棒和皮帶。全部清場過程只有388人被捕,當中又只有十分一人被扣押。雖然有幾百人被打得頭破血流,但始終未打死一人!


「六四」後國務院發言人袁木指,天安門廣場沒有死一個人,其實並沒有說錯,不過他漏了補充是13年前而已!必須記住事件發生在毛澤東發動的十年「文革」末期,人命的價值當時完全不用考慮,然而諷刺的是「四五」反而比「六四」相對還「文明」得多。這究竟是時代的進步,抑或是大退步呢?你懂的!四五運動時廣為流傳的一首詩:「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遺憾在13年後的六四事件中,再次不幸發生。


(解密六四密件後記四之二)

作者簡介﹕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