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有幾宗不相關的消息,但「老香港」看了都會有一番感觸。第一宗是在4月17日,太古宣布任職非常務董事達34年的鄧蓮如勳爵,將在下月21日舉行的股東大會後呈辭並退休。
第二宗是前行政立法兩局議員羅保爵士在4月18日逝世,享年91歲,他最著名的是在1984年3月14日提出羅保動議:「在任何關係到香港未來的事務未有共識前,這個議會應該被視為討論的地方。雖然討論的結果未必會落實,但這才是香港人真正的意願和聲音。」羅保動議在當年被視為是「親英派」想借立法局作為香港民意代表,在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前向中方施壓,結果羅保動議被親中輿論狠批。
面對現實 現今精英不敢吭聲
第三宗是4月20日外電報道匯控(0005)因稅務問題,可能遷冊回港,其主席范智廉在本周股東會上回應時說,待英國的監管架構確定下來後,匯控會考慮哪裏是總部最佳地點。
凡經歷過中英香港談判風起雲湧年代的港人,一定記得鄧蓮如跟鍾士元和利國偉上京見鄧小平的一幕;京官視三人為港英的「孤臣孽子」,他們則聲稱要表達香港人對前途的「憂慮」。30年過去,回過頭看,誰是誰非?羅保動議和匯豐在80年代遷冊往英國,都被北京視之為對香港前景缺乏信心;結果,羅保逐漸淡出政壇,匯豐則走出香港積極轉型,成為了一家國際而非「香港上海匯豐」銀行。
商人眼中只有利益 匯豐傳回歸
九七回歸之後,像鄧蓮如、羅保這些港英年代的精英已相繼淡出,年輕一代對他們已沒有任何印象,然而鄧蓮如上京和羅保動議都是打着為香港人發聲的訴求,希望北京能聽到港人的真正呼聲(在北京眼中自是另一回事)。特區政府周三公布政改方案,在人大8•31決議絲毫不能改動的現實底下,還有多少本地精英願意無畏無懼地站出來表達港人的聲音?
至於匯豐「回流」,是純從利益考量,希望避開英國的監管和嚴苛稅制。商人曰利,無可厚非,只要香港能保持進出自由、維持簡單的低稅制,出走的企業始終會有「回歸」的一天。
[陳景祥 齊物論]
第二宗是前行政立法兩局議員羅保爵士在4月18日逝世,享年91歲,他最著名的是在1984年3月14日提出羅保動議:「在任何關係到香港未來的事務未有共識前,這個議會應該被視為討論的地方。雖然討論的結果未必會落實,但這才是香港人真正的意願和聲音。」羅保動議在當年被視為是「親英派」想借立法局作為香港民意代表,在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前向中方施壓,結果羅保動議被親中輿論狠批。
面對現實 現今精英不敢吭聲
第三宗是4月20日外電報道匯控(0005)因稅務問題,可能遷冊回港,其主席范智廉在本周股東會上回應時說,待英國的監管架構確定下來後,匯控會考慮哪裏是總部最佳地點。
凡經歷過中英香港談判風起雲湧年代的港人,一定記得鄧蓮如跟鍾士元和利國偉上京見鄧小平的一幕;京官視三人為港英的「孤臣孽子」,他們則聲稱要表達香港人對前途的「憂慮」。30年過去,回過頭看,誰是誰非?羅保動議和匯豐在80年代遷冊往英國,都被北京視之為對香港前景缺乏信心;結果,羅保逐漸淡出政壇,匯豐則走出香港積極轉型,成為了一家國際而非「香港上海匯豐」銀行。
商人眼中只有利益 匯豐傳回歸
九七回歸之後,像鄧蓮如、羅保這些港英年代的精英已相繼淡出,年輕一代對他們已沒有任何印象,然而鄧蓮如上京和羅保動議都是打着為香港人發聲的訴求,希望北京能聽到港人的真正呼聲(在北京眼中自是另一回事)。特區政府周三公布政改方案,在人大8•31決議絲毫不能改動的現實底下,還有多少本地精英願意無畏無懼地站出來表達港人的聲音?
至於匯豐「回流」,是純從利益考量,希望避開英國的監管和嚴苛稅制。商人曰利,無可厚非,只要香港能保持進出自由、維持簡單的低稅制,出走的企業始終會有「回歸」的一天。
[陳景祥 齊物論]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