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人仇恨水貨客,但對「北水」卻舉腳歡迎。
踏入4月,港股在復活節假期後的4個交易日內升超過10%,「北水南調」的主題炒了那麼多年,終於成事,正如聯交所總裁李小加所說﹕「精彩還是剛剛開始」。這潮升市的藥引是中國股民追落後買港股,再加上中國證監會的推波助瀾,容許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利用「滬港通」渠道買賣港股。同文陳景祥怕港人被恒生指數熱昏了頭腦,提出「香港除了政改,股市也落入北京手中了」,「警長」的話確是暮鼓晨鐘。
105億人仔湧港 足可推波助瀾
香港和內地的經濟互動,大部分是互惠,各取所需,例如人民幣國際化和紅籌股上市,這次北京將氾濫的資金泄洪,衝着香港而來,對大陸並沒有明顯的經濟利益,畢竟滬港通南行的105億元人民幣額度比起整個大陸的資金流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從香港的角度,105億元人民幣是過往每日成交量的十分之一,但絕對可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潮升浪,現在仍是起點而已,第一波由散戶帶動的才剛剛完結,下一波外國的機構投資者需要追落後和重新做資產組合,會掀起另一潮的升勢。
再者,只要A股繼續火熱,國外的機構投資者例如對冲基金等,縱使堅信價值投資,但要做淡友並不容易,最後還是跟風居多。吊詭的是﹕大家都接受中國經濟明顯下行,但對牛市卻信心十足。看來過去近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和股市背道而馳的情况,還會繼續下去。
打興奮劑易 軟着陸難
中國股市是政策市,常識而已!但經驗告訴我們,股市和樓市一樣,政府要給市場打興奮劑,成功機會是有的,然而要市場軟着地卻很難。中國今天的情况是量化寬鬆的春藥仍在發力,樓市不振,過剩的資金由樓市轉往股市。加上正值經濟收縮,國家領導人樂見股市為人民的心情冲喜。到了一天,中央覺得升夠了,是時候冷卻一下市場,在半計劃經濟的大陸,政府有很多方法去「引導」股市。但反過來說,香港是一個自由市場,參與市場一直不是政府的政策,到時候如果港股隨內地股市轉向,股民又會不會互相踐踏血流成河呢?
雨傘運動之後,少數人的港獨情緒再加上傳媒的渲染,令香港和內地關係跌入谷底。我最近北上時,遇到很多內地朋友都有濃厚的懼港意識,我告訴他們所謂「反蝗」不過是一小撮人的暴戾表現,大部分香港人都不贊成。然而今次香港股市的亢奮,北大人可能會覺得;你們這些刁民縱是嘴說得更硬,但是看到我的鈔票,還不是開門打揖歡迎。
我並不贊成將政治立場帶進投資活動中,然而明白浪的起源,攻守便會更加有道。
[張宗永 翼之聯想]
踏入4月,港股在復活節假期後的4個交易日內升超過10%,「北水南調」的主題炒了那麼多年,終於成事,正如聯交所總裁李小加所說﹕「精彩還是剛剛開始」。這潮升市的藥引是中國股民追落後買港股,再加上中國證監會的推波助瀾,容許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利用「滬港通」渠道買賣港股。同文陳景祥怕港人被恒生指數熱昏了頭腦,提出「香港除了政改,股市也落入北京手中了」,「警長」的話確是暮鼓晨鐘。
105億人仔湧港 足可推波助瀾
香港和內地的經濟互動,大部分是互惠,各取所需,例如人民幣國際化和紅籌股上市,這次北京將氾濫的資金泄洪,衝着香港而來,對大陸並沒有明顯的經濟利益,畢竟滬港通南行的105億元人民幣額度比起整個大陸的資金流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從香港的角度,105億元人民幣是過往每日成交量的十分之一,但絕對可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潮升浪,現在仍是起點而已,第一波由散戶帶動的才剛剛完結,下一波外國的機構投資者需要追落後和重新做資產組合,會掀起另一潮的升勢。
再者,只要A股繼續火熱,國外的機構投資者例如對冲基金等,縱使堅信價值投資,但要做淡友並不容易,最後還是跟風居多。吊詭的是﹕大家都接受中國經濟明顯下行,但對牛市卻信心十足。看來過去近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和股市背道而馳的情况,還會繼續下去。
打興奮劑易 軟着陸難
中國股市是政策市,常識而已!但經驗告訴我們,股市和樓市一樣,政府要給市場打興奮劑,成功機會是有的,然而要市場軟着地卻很難。中國今天的情况是量化寬鬆的春藥仍在發力,樓市不振,過剩的資金由樓市轉往股市。加上正值經濟收縮,國家領導人樂見股市為人民的心情冲喜。到了一天,中央覺得升夠了,是時候冷卻一下市場,在半計劃經濟的大陸,政府有很多方法去「引導」股市。但反過來說,香港是一個自由市場,參與市場一直不是政府的政策,到時候如果港股隨內地股市轉向,股民又會不會互相踐踏血流成河呢?
雨傘運動之後,少數人的港獨情緒再加上傳媒的渲染,令香港和內地關係跌入谷底。我最近北上時,遇到很多內地朋友都有濃厚的懼港意識,我告訴他們所謂「反蝗」不過是一小撮人的暴戾表現,大部分香港人都不贊成。然而今次香港股市的亢奮,北大人可能會覺得;你們這些刁民縱是嘴說得更硬,但是看到我的鈔票,還不是開門打揖歡迎。
我並不贊成將政治立場帶進投資活動中,然而明白浪的起源,攻守便會更加有道。
[張宗永 翼之聯想]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