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政改方案未搭下台階 2017普選特首難樂觀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23日 06:35
2015年04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公布2017年特首普選方案,泛民議員的回應是堅持否決;若停留在這種狀態,則方案夠票通過的可能性極低,政改將原地踏步。期望一人一票選特首的大多數市民,對此當然大為失望,更使人氣餒的是,今次否決方案之後,落實普選之日再度遙遙無期。同時,由於持續陷入政制爭拗的泥淖之中,本港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景况勢將難望好轉,財政司長曾俊華提出「可能是香港會否由盛轉衰的分水嶺」的警告,值得愛護香港的人認真思考。


提名降入閘門檻

泛民仍不屑一顧

政府提出的方案是按8.31決定框架設計,從建議內容看來是在框架的局限之下,盡量增加民主成分和透明度;例如低入閘門檻,容納最少5名和最多10名參選人。另外,提名委員以不記名方式,逐一表決參選人成為候選人的操作,一定程度上可以減低操控提委會的機會。這些在8.31框架局限下鑽營出來的空間,雖然泛民議員不屑一顧,但是若此乃政改三人組爭取的結果,則他們的努力仍然值得肯定。


北京從國家安全的角度體待特首人選,不容許與中央對抗的人出任特首;提委會的組成與運作,實質上就是篩選機制,使北京不放心的人無緣當選特首。泛民議員就國家安全問題,罔顧北京的憂慮,缺乏深入討論之下,使北京與泛民的困結難解。事態到了這個階段,已經很難看到調和空間。當年草擬《基本法》,各方對具體議題的分歧與今次政改爭拗不遑多讓,不過當時即使再爭再吵,大家仍然尋求辦法解決,今次政改的爭拗從一開始就未稍為遏止,分歧也未收窄過。事實上,各方從未嘗試縮窄分歧,反映出北京和本港反對陣營在香港政制問題上,都缺失解決問題的能力。


2005年,立法會曾經否決過政改方案;2010年再提政改時,北京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基本上把2005年的方案再拿出來,最後關頭接受「超級區議會」議席而通過了方案。但是,民主進程已經受到否決方案的影響。本港處理政改,若能經一事長一智,則在北京主導政制改革的情况下,理應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可惜各方囿於政治掛帥,政改可能會再走曲折老路。倘若今次否決了政改方案,日後即使重啟五部曲,北京再拿出8.31決定,大家又可以怎樣?還有是2017年沒有了特首普選,2020年的立法會普選也不會實現,從推進民主進程的角度來看,否決政改方案就可以解決問題嗎?答案顯然不是。


政改到這個階段,政府提出的口號是「2017一定要得」。較早前,政府官員表示要在泛民議員之間「撬」13至14票,以通過方案;官員打開口牌,予人政府信心滿滿的憧憬,可是連日事態說明,官員對撬票無底,還顯得有點「隨口噏」之嫌。現在喊出「一定要得」的口號,這是為了振奮內部士氣或增強市民的信心,尚待觀察。不過,政府的普選安排只能是8.31決定框架局限下制定的方案,這在歷經了近兩年的爭拗,加上長達79日的佔領行動,促使泛民議員被牢牢綑綁一起,要他們這樣就回心轉意,看來似乎與現實脫節。例如有建議政改決議案寫明可以優化,爭取部分議員轉軚,現在連這個也付諸闕如,使人覺得當局的立場是否硬得有點過頭了。


扭轉「統統皆輸」局面

仍寄望朝野尋求妥協

公布政改方案之後,行政長官梁振英和政改三人組傍晚到美孚宣傳,有示威者到場抗議;梁振英及官員的發言與現場的抗議聲音夾雜,類似場面在未來一段日子將會在各區重演。這是因為政府聲言問責班子落區爭取市民支持政改,意圖以民意向泛民議員施壓,而泛民議員則表明發起「反袋住先」行動,與政府大打民意戰。這般態勢,反映朝野無意尋求妥協,現在只能寄望「戰况」不致脫軌,以免釀成亂局影響社會安寧和秩序。


港人追求普選30多年,衆多民調結果顯示,大多數市民期望2017年以一人一票選舉特首。但是,事態發展顯示,政改被否決的可能性極高。這不僅會讓許多人的普選夢碎,最使人擔心是否決政改之後,朝野鬥爭將更尖銳;屆時政局動盪,中央與泛民相互猜疑,對本港經濟、社會、民生帶來什麼影響,更值得關注。若今次政改失敗,那就沒有贏家,大家都是輸家。然而,香港是高度文明的社會,無理由明知道大家都輸的事,卻讓它發生。所以,我們仍然期望,北京與本港反對陣營重拾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實質商討,尋求妥協,落實2017年特首普選,扭轉「統統皆輸」局面,把香港從由盛轉衰的分水嶺拉回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