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參與股票買賣不一定是投資,亦可以是賭博。明愛展晴中心督導主任鄧耀祖表示,很多病態股民最初不肯承認自己是賭徒,自認為是投資者,欠債只是投資失利。他強調,即使股市買賣本身是投資活動,但若有賭博心態,如出現「有市未為輸」、「買得大贏得大」及「高風險、高回報」等想法,同樣可能是病態賭徒,與其他沉迷賭博的賭徒無異。
「有市未為輸」如賭博心態
明愛展晴中心輔導員陳志華表示,病態股民個案張先生(化名)最初接受輔導時非常抗拒被認定為賭徒,但過程中他慢慢回想起自己面對股市上落時,心跳會很快,而且大市的表現亦會影響心情及工作,漸漸接受自己已出現病態。陳引述張先生稱,他事後回想,「買牛熊證就好像在賭場買大小,根本同賭無分別」。
不看股市即坐立不安屬病態
鄧耀祖表示,股票市場不似其他賭馬及賭波等有一定時間性,股市基本上是24小時運作,早上參與本地股市買賣,晚間就參與外地市場。鄧指出,股民若長時間注視股市上落,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影響情緒,導致身體不適及精神健康轉差。他說,股民若出現不注視股市就坐立不安、借貸炒股、只購買高風險股票或金融衍生產品等情况(見表),可能已是病態股民,建議尋求戒賭輔導機構求助。
炒股中大生:本金設限免成癮
中大學生、投資學會投資顧問馮建曜表示,中三時把積蓄交給父母購買藍籌股作長線投資,去年底他滿18歲後隨即開戶入市,以中細價股為主,之後開始購買窩輪等衍生工具。近日股市上漲,馮建曜表示已獲利約1萬元,但他指出,自己一直控制本金不多於3萬元,即使大市利好亦不為所動,堅守原則,避免自己成癮。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