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呂秉權﹕依賴陸客,「資源詛咒」?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14日 06:35
2015年04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經濟學有一理論叫「資源詛咒」,意指某些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家,但經濟發展卻獨沽一味,只靠開採,向天伸手,獨食老本,欠缺多元。


由於過度依賴單一財源,最後,這些國家的長遠經濟增長反不如其他沒老本可食的對手,因人家懂得掙扎求存,上天不打救便自己國家自己救,終於走出一條多元發展之路。


因此,豐富的天然資源對某些國家或地區而言,是詛咒而不是祝福。


香港的旅遊業發展,不知是否亦中了「資源詛咒」?因陸客是香港源源不絕的旅客來源,而香港對陸客的依賴亦愈來愈重。


1997年,訪港的內地旅客與國際旅客比例是1:4,2003年約為1:1,今年預計約是4:1。自從03年開放自由行後,香港便走上了主要依靠陸客的不歸路。


至於其他客源,去年和前年,訪港的短途(大陸除外)和長途市場旅客分別錄得零增長和負增長,只有印度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有單位數升幅。


這些數字正正說明,香港真的需要改善旅遊市場,重新變回一個國際旅遊之都,而不是陸客之城,要大力吸引海外遊客。


正當不少人看到近期訪港陸客下跌、空舖增加、「一簽多行」變「一周一行」可能影響內地全年訪港旅客人數之際,筆者勸大家不用心慌,因為:

1. 香港去年訪港旅客有6000萬人次,特區政府之前預計2017年會有7000萬,2023年會過1億,即使新形勢令預測數字略跌亦屬健康。


因美國之大,一年才接待7400萬遊客,英國一年才3000多萬,日本一年1300萬,新加坡一年1500萬,台灣一年不足1000萬。


香港之小,但接待遊客竟超英趕美,亦超過日本、新加坡和台灣的總和,量是做大了,但是否啃得落?旅遊市場是否優質?旅客願不願花錢?香港是否應該走着重數量的暴發戶式旅遊發展?

2. 深圳戶籍居民約有200多萬人,只有不足一半申請了「一簽多行」。新簽注變成「一周一行」,亦有近百萬人可申請。此外,《深圳特區報》早前報道,深圳戶籍居民近年有望增加至400萬人,這些未申請「一周一行」的生力軍,有望成為彌補的客源。


趁這陣痛,轉危為機,開新天地。


作者是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