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泉忠﹕日本教科書與「尖閣諸島」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13日 06:35
2015年04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了社會科教科書的審定結果。就這次教科書審定,日本國內與國外的關注點大不相同。日本社會關注的是去年1月修訂的「教科書審定基準」與「學習指導要領」說明書究竟對這次教科書的審定有何影響,而國際媒體則聚焦在新通過的20本教科書全部都把「尖閣諸島」(中文稱「釣魚台」、「釣魚島」)及「竹島」(韓文稱「獨島」)統統寫進去所引發相關國家的反彈。


日本的教科書的審定,在程序上是先由民間出版社向政府申請審定。文部科學省接到申請後會查證,然後將報告意見交由民間賢者組成的審議會審定,結果分3類:合格、合格判定保留、不合格。後二者可以提出修改及反駁,而最後結果則由文部科學省大臣裁決。


從程序而言,此審定流程具一定的透明度,也兼顧民間不同的意見。不過,政府的意向仍然具有相當高乃至決定性的影響力。要求出版社遵循的「教科書審定基準」與「學習指導要領」說明書修訂版就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安倍首相與下村博文大臣的歷史觀與對教科書意義與角色的理解。


譬如安倍政府強調要將日本領土範圍清楚寫進教科書,這次送審的教科書就如實反映出來。而「教科書審定基準」新增的內容包含「如政府有統一見解,應補充進去」,因此在「尖閣諸島」部分就加了「不存在需要解決的領土問題」。


另一個例子,某教科書的版本在戰爭賠償部分寫道「戰爭時期因日本軍與日本企業之行為而遭受傷害者至今仍有人要求賠償……」,文部省的意見就要求在此之前補上「就國家間的賠償問題,日本政府的見解是已經獲得解決」。


就自己國家認定的領土寫進教科書,本來無可厚非。不過,將「尖閣諸島」的記述部分,不符合客觀事實、且容易引發與鄰國摩擦的「不存在需要解決的領土問題」部分突然強行寫進教科書,恐怕也將引發日本國內教師、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議論與困惑。


不過,這次教科書審議會也提出教科書應照顧多元聲音的意見。日本教科書問題經常引發爭議,而兩岸三地的歷史教科書也有類似的議論,如何確保「客觀」與「多元」,相信是所有歷史教科書都應努力的目標。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