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書名:The Changing Japanese Family
主編:Marcus Rebick;Ayumi Takenaka
出版:Routledge
出版年份:2006
遲婚現象、人口老化讓港人成為香港近年的熱門話題,再加上資訊科技發展,有人擔心對承傳家庭價值造成不少負面影響。日本社會所面臨的挑戰其實不遑多讓,社會對「家庭」的觀念亦相應產生變化。透過參考他們的案例,或許可加深我們對這課題的理解。
本書一共收錄11篇學術文章,集中分析戰後日本家庭與整體社會結構之間的互賴關係,從3個層面觀察當地逾半世紀的變化。首先,理解日本人口老化、生育率下降、遲婚現象等社會結構改變的趨勢和成因。其次,探討戰後日本婦女投身勞動力市場對傳統家庭生活帶來的挑戰,尤其當支持「男主外,女主內」的保守態度買少見少時,會有助追求男女地位平等嗎?最後,家庭的「邊界」隨着社會結構轉變展開調整,例如現時十分普及的育兒所可以取代傳統母親的部分功能、傳統供養父母的責任逐漸由政府接手,讓「家內」與「家外」之間的分隔變得模糊。
雖然上述種種現象似乎都突顯日本社會轉變的面向,可是主編強調,即使現時家庭「功能」變得多元化,日本家庭仍是當地社會十分重要的基礎,大家仍熱切追求理想中的家庭生活。把目前狀况形容成「危機」的人,似乎是過慮了。
──中文大學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馮嘉誠
主編:Marcus Rebick;Ayumi Takenaka
出版:Routledge
出版年份:2006
遲婚現象、人口老化讓港人成為香港近年的熱門話題,再加上資訊科技發展,有人擔心對承傳家庭價值造成不少負面影響。日本社會所面臨的挑戰其實不遑多讓,社會對「家庭」的觀念亦相應產生變化。透過參考他們的案例,或許可加深我們對這課題的理解。
本書一共收錄11篇學術文章,集中分析戰後日本家庭與整體社會結構之間的互賴關係,從3個層面觀察當地逾半世紀的變化。首先,理解日本人口老化、生育率下降、遲婚現象等社會結構改變的趨勢和成因。其次,探討戰後日本婦女投身勞動力市場對傳統家庭生活帶來的挑戰,尤其當支持「男主外,女主內」的保守態度買少見少時,會有助追求男女地位平等嗎?最後,家庭的「邊界」隨着社會結構轉變展開調整,例如現時十分普及的育兒所可以取代傳統母親的部分功能、傳統供養父母的責任逐漸由政府接手,讓「家內」與「家外」之間的分隔變得模糊。
雖然上述種種現象似乎都突顯日本社會轉變的面向,可是主編強調,即使現時家庭「功能」變得多元化,日本家庭仍是當地社會十分重要的基礎,大家仍熱切追求理想中的家庭生活。把目前狀况形容成「危機」的人,似乎是過慮了。
──中文大學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馮嘉誠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