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又迎來一段隨風逐浪的日子。隨着內地政策觸動資金投向股市,上海與深圳股市歷經一輪升市之後,被認為市值落後、有「價值窪地」的港股,吸引內地部分資金轉向投入;按股市慣常規律,港股昨日大升市,可能只是這波次升浪的開始,未來一段日子,港股在資金催動之下,利多是正常憧憬。不過,由於今次升市與政策資金有關,隱伏的不穩定因素也顯而易見,投資者隨市况飈動之餘,也不應忽略做好風險管理的重要。
內地政策與資金
成港股爆升動力
港股昨日急升近1000點,恒生指數在26,000點以上收市,是7年多以來最高位,成交增至2524億元,超越2007年10月3日所創的2110億元,創下歷來單日成交最多的紀錄。資金南下投資港股的港股通,首次用盡每日105億元人民幣額度,情况與去年11月滬港通開通之後,港股通額度乏人問津,截然不同。
2007年8月20日突然冒出的「港股直通車」,使港股由21,140點,到10月30日上升了10,817點,漲幅達50%;當時內地股民摩拳擦掌,要來港一顯身手,港股短時間的瘋漲,有說法認為是資金炒起大市,讓內地股民來接火棒。5個月前,滬港通開通之時,內地股民冷待,有說法認為與港股直通車的不愉快經驗有關。時移世易,今次港股升市的背景與8年前不同。
內地股市,例如上海A股,去年11月底開始持續上升,迄昨上證綜合指數升幅超過60%,期內不乏本港資金透過滬股通的機制投入內地股市;此所以有意見認為,本來憧憬滬港通形成「北水南調」刺激港股,反而出現「南水北調」現象,乃始料不及。不過,要來的總會來,滬港通最重要之處,是有既定機制打通內地與本港的資金往來,只要機制存在,資金融通的局面就有可能出現,內地股民開始透過滬港通投資港股,說明這個機制發揮了資金雙向效用。今次港股並無「設局」請君入甕的疑慮,內地與本港股民基本上在同一起跑點,呈現了港股市場的公平一面。
內地資金轉戰本港股市的蛛絲馬迹,早已呈現出來。例如內地股市持續上漲,近期新增股票開戶大增,到3月底的一周,新開167萬戶,連續5周增長,逼近2007年4月178萬戶的歷史高位。到本月初,上海交易所改變自1988年期實施的「一人一戶」制度,允許投資者一人開設多個證券戶口;參與股民多了,內地又缺乏投資渠道,正如歷來一樣,股市成為資金的出路。另外,去月底證監會公布容許公募基金可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隨後保監會亦發布通知,明確內地保險機構可投資香港創業板股票;這些措施為港股新增資金,帶來巨大想像空間。
內地市場人士粗略推算,按目前內地公募基金規模約1.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接近8000億元為活躍基金,只要四分之一會參與南下投資,再假設新發公募產品規模約1000億元,新增資金規模可望達2000億至3000億元。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2月底,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為9.55萬億元;另有市場估算深港通將於下半年開通,本港與內地資金融通更為方便。內地的政策措施,有說法是為即將開始的公司上市潮,營造資金環境,發揮股市的集資功能,引入資金為實體經濟發展之用;即使如此,政策措施對港股產生正面積極效益,新增資金難以估量。
除了有關政策因素,港股估值遠較內地股市低,也是吸引內地資金投入的原因之一。以在本港和內地同時上市的A+H股為例,數據顯示截至去周五,A股平均市盈率約54倍(過去3個月上升了近四成),H股約為12倍(過去3個月升幅不到7%),現在不少H股的股價,較A股折讓三成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有內地市場人士視港股為「價值窪地」,是「淘金」的機會。從昨日內地資金主導港股可見,內地股民大概已經在港股市場掀起一陣「淘金熱」。
內地經濟下行
股市與基本面背馳
港股今次升浪,再一次說明香港與內地的緊密關係,已經超越美國因素對本港的影響。不過,支撐今次升市的因素,是否實質而強固,值得投資者注意。2007年港股直通車的背景,與內地經濟過熱、市場閒資充斥,要為資金「排洪」有關;現在內地的資金仍然充盈,但是整體經濟處於下行景况,若按股市榮衰乃經濟良窳反映的規律,目前內地股市與港股將展開的升浪,並不相符,股市榮景之實質是否強固,要有所研判。簡而言之,資金與政策是今次升市特質,不應忽視箇中不穩定性。
另外,雖云美國經濟反覆,聯儲局加息或延後,不過美息上調是必然的事,加息對股市的影響立竿見影,風險擺在前頭。還有是內地股市散戶衆多,他們聚集得快,有什麼風吹草動,作鳥獸散也極其迅速,這個股民屬性對市場秩序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今次港股升浪持續多久,無人有水晶球可以預知,投資者參與其中,必須緊記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的道理,管理好風險之後,才可在趁勢而行的股市中,隨風逐浪,適度地貪婪。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內地政策與資金
成港股爆升動力
港股昨日急升近1000點,恒生指數在26,000點以上收市,是7年多以來最高位,成交增至2524億元,超越2007年10月3日所創的2110億元,創下歷來單日成交最多的紀錄。資金南下投資港股的港股通,首次用盡每日105億元人民幣額度,情况與去年11月滬港通開通之後,港股通額度乏人問津,截然不同。
2007年8月20日突然冒出的「港股直通車」,使港股由21,140點,到10月30日上升了10,817點,漲幅達50%;當時內地股民摩拳擦掌,要來港一顯身手,港股短時間的瘋漲,有說法認為是資金炒起大市,讓內地股民來接火棒。5個月前,滬港通開通之時,內地股民冷待,有說法認為與港股直通車的不愉快經驗有關。時移世易,今次港股升市的背景與8年前不同。
內地股市,例如上海A股,去年11月底開始持續上升,迄昨上證綜合指數升幅超過60%,期內不乏本港資金透過滬股通的機制投入內地股市;此所以有意見認為,本來憧憬滬港通形成「北水南調」刺激港股,反而出現「南水北調」現象,乃始料不及。不過,要來的總會來,滬港通最重要之處,是有既定機制打通內地與本港的資金往來,只要機制存在,資金融通的局面就有可能出現,內地股民開始透過滬港通投資港股,說明這個機制發揮了資金雙向效用。今次港股並無「設局」請君入甕的疑慮,內地與本港股民基本上在同一起跑點,呈現了港股市場的公平一面。
內地資金轉戰本港股市的蛛絲馬迹,早已呈現出來。例如內地股市持續上漲,近期新增股票開戶大增,到3月底的一周,新開167萬戶,連續5周增長,逼近2007年4月178萬戶的歷史高位。到本月初,上海交易所改變自1988年期實施的「一人一戶」制度,允許投資者一人開設多個證券戶口;參與股民多了,內地又缺乏投資渠道,正如歷來一樣,股市成為資金的出路。另外,去月底證監會公布容許公募基金可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隨後保監會亦發布通知,明確內地保險機構可投資香港創業板股票;這些措施為港股新增資金,帶來巨大想像空間。
內地市場人士粗略推算,按目前內地公募基金規模約1.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接近8000億元為活躍基金,只要四分之一會參與南下投資,再假設新發公募產品規模約1000億元,新增資金規模可望達2000億至3000億元。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2月底,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為9.55萬億元;另有市場估算深港通將於下半年開通,本港與內地資金融通更為方便。內地的政策措施,有說法是為即將開始的公司上市潮,營造資金環境,發揮股市的集資功能,引入資金為實體經濟發展之用;即使如此,政策措施對港股產生正面積極效益,新增資金難以估量。
除了有關政策因素,港股估值遠較內地股市低,也是吸引內地資金投入的原因之一。以在本港和內地同時上市的A+H股為例,數據顯示截至去周五,A股平均市盈率約54倍(過去3個月上升了近四成),H股約為12倍(過去3個月升幅不到7%),現在不少H股的股價,較A股折讓三成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有內地市場人士視港股為「價值窪地」,是「淘金」的機會。從昨日內地資金主導港股可見,內地股民大概已經在港股市場掀起一陣「淘金熱」。
內地經濟下行
股市與基本面背馳
港股今次升浪,再一次說明香港與內地的緊密關係,已經超越美國因素對本港的影響。不過,支撐今次升市的因素,是否實質而強固,值得投資者注意。2007年港股直通車的背景,與內地經濟過熱、市場閒資充斥,要為資金「排洪」有關;現在內地的資金仍然充盈,但是整體經濟處於下行景况,若按股市榮衰乃經濟良窳反映的規律,目前內地股市與港股將展開的升浪,並不相符,股市榮景之實質是否強固,要有所研判。簡而言之,資金與政策是今次升市特質,不應忽視箇中不穩定性。
另外,雖云美國經濟反覆,聯儲局加息或延後,不過美息上調是必然的事,加息對股市的影響立竿見影,風險擺在前頭。還有是內地股市散戶衆多,他們聚集得快,有什麼風吹草動,作鳥獸散也極其迅速,這個股民屬性對市場秩序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今次港股升浪持續多久,無人有水晶球可以預知,投資者參與其中,必須緊記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的道理,管理好風險之後,才可在趁勢而行的股市中,隨風逐浪,適度地貪婪。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