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蔡子強先生4月2日在 貴報撰文說梁特首「以鬥爭為綱」。我和蔡先生在大學時代已認識,那年代的學生喜歡引用毛澤東,蔡先生批評梁特首亦然,我便用毛一句說話回應蔡先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坐在大學校園,想當然地猜度中央想法,既誤莘莘學子,也誤社會大眾。
蔡先生說:「梁振英太過了解共產黨,知道他們對政治一向最神經過敏……如果把當前的社會分歧,再加鹽添醬,說成是港獨、外國勢力介入等尖銳矛盾,北京的神經只會更加繃緊……而整個建制陣營也如此這般被縛上戰車,這就是『以鬥爭為綱』的一套政治策略。」請問蔡先生究竟認識和接觸過多少中央人員,對他們有多少了解?蔡先生坐在大學辦公室,憑空以為中央在港獨、本土思潮、衝擊軍營、舞動龍獅旗等問題上沒有自己的情報和判斷,單憑梁特首的一句話就可以令中央「神經繃緊」?
蔡先生在文章中只把香港近年出現令中央「神經繃緊」的趨勢,說成是梁特首的政治鬥爭借口,反而沒有分析這些趨勢,更沒有表態。我想藉此機會請教蔡先生。
不知蔡先生有否注意到大學教授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陳家洛在訪問中披露「我時時在班上挑戰我的學生,問他們有無想過有天早上醒來,五星紅旗升不起,有無想像過歷史重擔要忽然落在他們身上。要想像它(威權政府)倒下來,要有alternative,搞運動就是要有alternative……」,又有佔中三子之一兼蔡先生同事的陳健民教授撰文提出「我相信中國現時的發展模式是不能持續的,10年間必有大變」,請問蔡先生,你認為中央會不會注意這些言論?請問蔡先生又是否同意「五星紅旗(有天)升不起」和「中國10年間必有大變」這些論述?如果美國有大學教授有類似「星條旗升不起」的主張,蔡先生會以為美國的聯邦機關會不知道、不關心嗎?
蔡先生文章說梁振英「不曉治港,但卻通曉政治鬥爭」。請問蔡先生,香港孕婦「冇牀位生仔」、買不到奶粉、境外人士爭購香港樓宇等是否治港問題?請問蔡先生,是誰主張並實施「零雙非」?是誰推出「限奶令」?又是誰推出境外人士買樓辣招?答案是:梁振英。請問蔡先生,上述政策不是「通曉」治港嗎?
梁特首關愛長者,心念基層,上任後推行長者生活津貼、「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和近日的長者2元綠巴優惠。請問蔡先生,關愛基層和長者,是治港惠民抑或是政治鬥爭?
佔中期間,梁特首堅持用本地警力和本地法律應對,最後佔中和平落幕,同時心繫香港的長遠發展,致力爭取滬港通早日開通。請問蔡先生,推動香港金融市場發展,是治港還是政治鬥爭?
學校學生需要的不是政治宣傳
蔡先生如要辯論是否有港獨思潮氾濫?是否有外部勢力猖獗?這還算是觀點與角度問題。然而把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上綱上線為梁特首在搞「以鬥爭為綱」,是否公平客觀?香港有些「學者」,經常見諸媒體,好像無所不知,但實際上是反對派喉舌,在社會和校園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稍遇批評,就祭出學術自由的護身符。他們忘記了講師便是講師,有正職、有本業,不應以固有的政治立場,戴上學者的「高帽」,主觀和一貫地作政治攻擊。學校和學生需要的,是不同觀點的客觀分析,不是政治宣傳。
作者是新聞統籌專員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