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日本淡化侵略罪責 北京理應直斥其非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08日 06:35
2015年04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安倍晉三政府接連兩日發表中學教科書審定結果和《外交藍皮書》,在涉及與中國和韓國有爭議的領土主權問題採取強硬立場,對侵華戰爭的南京大屠殺則篡改史實,在中國人民的歷史傷口上灑鹽。歷史問題一直困擾日本與中韓關係,現在安倍政府的做法,大有不在乎與中國、與韓國關係的况味;那麼,正在尋求修改二戰後和平憲法、安倍稱自衛隊為「我軍」、積極整軍經武的日本,究竟意欲何為?這值得中國關注,而世界上酷愛和平的人,更不能掉以輕心。


日就南京大屠殺表述

「殺害」改為「波及」

中國與日本就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的領土主權爭議,近年因為日本所謂「購島國有化」而白熱化;在新審定的教科書內容和《外交藍皮書》,日本繼續表述釣魚島為其固有領土,立場一脈相承。值此爭議聲中,日本又淡化南京大屠殺,美化這段戰爭罪行,特別是從年輕一代的教育做起,隱沒了日本曾經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若說這樣的日本在崇奉和平,相信很難得到中國人民的信任。


日本文部省審定通過的104部教科書,就南京大屠殺,有部分教科書把現行版本「日軍殺害了衆多俘虜和居民」,修改為「波及俘虜和居民,出現了衆多死傷者」的表述;另有教科書刪除了「日軍的暴行遭到譴責」等內容。南京大屠殺的事實,包括倖存者提供資料、當年參與大屠殺的日本老兵證言,皆可供證明。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之後,濫殺無辜、姦淫婦女、縱火搶掠等罪行,其中有日軍軍官「比賽」殺中國人,以殺得多者為勝。這連當時日本報章也以顯著篇幅報道,南京在日軍鐵蹄下的慘况,舉世震驚!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判決書寫道:「在日軍佔領後最初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達20萬人以上。」在中國審判戰犯的軍事法庭上,對南京大屠殺進行了調查,並從法律上作出定性和定論,就國際社會和中國而言,大屠殺是鐵證如山,不容日本抵賴!


只是,歷來日本鑽南京大屠殺遇害人數的空子,藉此淡化罪行、模糊罪責。中國官方說大屠殺30萬人遇害,這個數字缺乏權威文件佐證是事實,因為當時兵荒馬亂,難以統計,而日本投降之後,相關資料又被藏匿或銷毀,欲查無從。歷來日本右派利用這個情况,提出東京審判結果只是強加給日本的「東京審判史觀」的說法,徹底否認南京大屠殺者有之,認為沒有那麼多人遇害者更大不乏人。


日本就侵華史實,經常提出奇談怪論,特別是教科書內容,以往曾經把「侵略」中國改為「進入」中國,刪除反省戰爭責任;今次把「殺害」說成「波及」,目的也是弱化其加害者的責任。日本企圖向年輕一代灌輸日軍當年在南京並非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展開大屠殺,而是與中國軍隊交戰中的戰爭行為,波及到一些平民和俘虜而已。這是繼模糊遇難人數之後,日本進一步淡化南京大屠殺的責任。


日爭侵略話語權

北京應針鋒相對

日本扭曲篡改侵華史實,過去被認為是右翼分子興風作浪,如今在教科書進一步「去侵略化」,有內地學者認為這反映出日本社會的歷史修正主義已從思潮變為實際行動。當日本社會陷於否定侵略歷史的氛圍,這個國家會做出什麼事來,對中國、韓國以至國際社會,都是警惕和挑戰。韓國對日本審定教科書和《外交藍皮書》的反應,甚為強烈,先後召見了日本駐韓大使和公使,提出強烈抗議;執政黨發言人更說出「日本應牢記,忘卻歷史的國家沒有未來,歪曲歷史的國家沒有朋友」等狠話。反觀北京的反應,只有外交部發言人循例式的回應,未見交涉、抗議等行動;北京的表現,對日本而言,會否解讀為中國不敢硬碰,甘願吞下日本囂橫的苦果,值得觀察。


去月兩會,外交部長王毅在記者會上答覆日本記者提問時,直率地說「70年前日本輸掉了戰爭,70年後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去年12月13日首次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儀式,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於這宗慘案,表示「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又說「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着重犯」。這些話說得擲地有聲,說明北京就歷史問題,寸步不離。


然而,近日日本傳媒報道,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吉炳軒將率團訪日,出席中斷已久的中日議會交流委員會會議;另外,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表示,中日兩國正為6月在北京舉行雙邊金融對話作準備。迹象顯示,中日交往有回復熱絡之勢,然而日本就領土、歷史問題步步進逼,北京的反應未見強烈,國人應該怎樣理解現階段中日互動,或許北京當局應適當說明,讓國人有正確認知。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日本意圖淡化戰爭罪行和罪責甚為明顯,這是一場解讀戰爭話語權的爭奪戰,中國應該對偏離史實的意圖針鋒相對,不能讓篡改史實、扭曲歷史的歪理得逞。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