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據了解,香港大學原本計劃在昨天校務委員會會議後,由審核委員會主席、經綸慈善基金董事黃啟民向傳媒交代報告內容,但在建制派校務委員要求就捐款事件「點名問責」下,報告被「彈回頭」,令不少人大感意外。有校務委員及校內人士分別指出,這類報告由專家撰寫、具權威,難以想像遭校委會「否決」,而校委會突然將「終期報告」變成「中期報告」,可能會遭到司法覆核。
「可能會遭司法覆核」
據熟悉校委會的港大人士指出,整個調查程序有不少細節令外界難以信服,其一是審核委員會的職權範圍及報告內容,一直無公開。2011年港大發生「8.18事件」後,校方隨即公布了調查委員會成員名單、職權範圍及報告內容,該人士稱,由此可見今次捐款調查過程全部保密,予人「黑箱作業」之感。
8.18涉事者可答辯
此外,8 .18中所有涉事者都可以閱覽報告初稿及答辯,今次則不同,捲入事件的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昨接受本報查詢時稱,沒看過報告內容。有熟悉港大調查委員會運作的人士說,若涉事者沒機會答辯,可質疑報告不公平,尋求司法覆核。此外,若報告已有結論,卻遭校委會要求改結論,亦可引來司法覆核,雖然校委會內容屬保密,但提覆核者可要求公開會議紀錄,了解程序是否出問題。
該港大中人又指出,校委會若質疑報告太溫和而要求重做,就如同校委會已有定案,「逼」審核委員會附和,是未審先判,違反「自然公義(natural justice)」。
有知情者向本報表示,由於審核委員會的職權範圍並無包括要提出懲處,就算校委會要求委員會補交資料,能否令委員會答允白紙黑字「點名問責」及「處理」涉事者亦成疑。
明報記者
「可能會遭司法覆核」
據熟悉校委會的港大人士指出,整個調查程序有不少細節令外界難以信服,其一是審核委員會的職權範圍及報告內容,一直無公開。2011年港大發生「8.18事件」後,校方隨即公布了調查委員會成員名單、職權範圍及報告內容,該人士稱,由此可見今次捐款調查過程全部保密,予人「黑箱作業」之感。
8.18涉事者可答辯
此外,8 .18中所有涉事者都可以閱覽報告初稿及答辯,今次則不同,捲入事件的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昨接受本報查詢時稱,沒看過報告內容。有熟悉港大調查委員會運作的人士說,若涉事者沒機會答辯,可質疑報告不公平,尋求司法覆核。此外,若報告已有結論,卻遭校委會要求改結論,亦可引來司法覆核,雖然校委會內容屬保密,但提覆核者可要求公開會議紀錄,了解程序是否出問題。
該港大中人又指出,校委會若質疑報告太溫和而要求重做,就如同校委會已有定案,「逼」審核委員會附和,是未審先判,違反「自然公義(natural justice)」。
有知情者向本報表示,由於審核委員會的職權範圍並無包括要提出懲處,就算校委會要求委員會補交資料,能否令委員會答允白紙黑字「點名問責」及「處理」涉事者亦成疑。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