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與世長辭,中國罕有地由國家主席、總理、人大委員長及副總理4級官員分別發唁電,足見中國對李光耀的崇敬。近年中國派幹部到外國進修,人數最多和最頻繁的國家就是新加坡,可見中國對新加坡經驗的重視。
李光耀對中國看得很通透,過去多任港督到香港履新途中,都會到新加坡跟李光耀詳談,除了就管治殖民地和管理華人向他取經外,更重要的是要聽聽他對中國的看法。歷史一再證明李光耀的判斷是準確的。
新加坡並非一開始就跟中國友好的,1960年代中國支持馬來亞共黨,新加坡也有很多華人嚮往中國,新加坡不但禁止國人到中國旅遊,連華人教育也遭封殺,李光耀懼怕中國對東南亞國家以及東南亞華人的影響力,會危害這個島國的安危。
然而,東南亞國家當中最新改變對中國態度是新加坡。1978年10月,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李光耀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信心十足,率先到中國投資,新加坡以承包一片土地開發工業園區的模式,雖然在開始的時候磕磕碰碰,但後來還是成功的,而且繼蘇州後還拓展到無錫和瀋陽等城市。改變對中國的看法後,新加坡大量的華人到中國工作,國內也重新恢復開辦華文教育。
新加坡地小人少,缺地就填海,300多萬人口,可以引入120萬外來勞工。雖然也有引起一些不同意見,但成果顯著,大部分國人心服口服。
李光耀對國際格局的判斷,讓他為新加坡的發展訂定一條準確的路向,除了他的魄力使得國家政策得以全面貫徹外,更重要的是他對任何事物都抱以開放的態度,不會墨守成規,這些對於港人來說,不知道有多少借鑑作用。
李光耀對中國看得很通透,過去多任港督到香港履新途中,都會到新加坡跟李光耀詳談,除了就管治殖民地和管理華人向他取經外,更重要的是要聽聽他對中國的看法。歷史一再證明李光耀的判斷是準確的。
新加坡並非一開始就跟中國友好的,1960年代中國支持馬來亞共黨,新加坡也有很多華人嚮往中國,新加坡不但禁止國人到中國旅遊,連華人教育也遭封殺,李光耀懼怕中國對東南亞國家以及東南亞華人的影響力,會危害這個島國的安危。
然而,東南亞國家當中最新改變對中國態度是新加坡。1978年10月,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李光耀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信心十足,率先到中國投資,新加坡以承包一片土地開發工業園區的模式,雖然在開始的時候磕磕碰碰,但後來還是成功的,而且繼蘇州後還拓展到無錫和瀋陽等城市。改變對中國的看法後,新加坡大量的華人到中國工作,國內也重新恢復開辦華文教育。
新加坡地小人少,缺地就填海,300多萬人口,可以引入120萬外來勞工。雖然也有引起一些不同意見,但成果顯著,大部分國人心服口服。
李光耀對國際格局的判斷,讓他為新加坡的發展訂定一條準確的路向,除了他的魄力使得國家政策得以全面貫徹外,更重要的是他對任何事物都抱以開放的態度,不會墨守成規,這些對於港人來說,不知道有多少借鑑作用。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