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甲型肝炎個案今年急升,今年至本月中已錄得41宗個案,衛生防護中心訪問其中37病者,發現近七成人曾進食貝殼類食物,當中多人在打邊爐或燒烤時進食;同時有七成人曾進食燒味,六成人曾進食壽司或刺身。專家提醒,貝類及生的食物宜少吃,即使要吃也應確保煮熟或處理過程衛生,以減低感染風險。
根據最新一期《傳染病直擊》,今年截至3月13日,衛生防護中心共錄得41宗甲肝個案,當中3月佔16宗,明顯較過往3年,首季平均僅錄得12宗個案的數字大增。今年個案涉及17男24女,年齡由11至66歲;除一宗外地傳入個案,其餘相信屬本地感染,當中85%個案需入院,無人死亡。37名病者中有25人(68%)表示曾進食貝殼類食物,約一半人在「打邊爐」或燒烤時進食。同時,鑑於澳洲、歐美等地出現與進食雜莓有關的甲肝感染個案,中心亦就此作出調查,結果顯示有15人(41%)在潛伏期間曾進食藍莓或草莓等,但全部購自不同商店及以不同方式進食。
貝類打邊爐燒烤易未熟透
感染及傳染病學會醫生曾德賢稱,貝類海產向來是傳播甲肝的高風險食物,以火鍋或燒烤方式烹調較易未熟透,增添感染風險;他提醒「打邊爐」時應避免同時放進貝類海產及其他食物如肥牛等,以免交叉感染。他又指出,燒味、壽司刺身等多經人手處理,會增加感染風險;至於雜莓本身並非高風險食物,但由處理、包裝至運輸過程均可能受污染,市民宜先用水浸,再用清水冲洗,確保乾淨。甲肝主要由受糞便污染的水源及食物傳播,可人傳人,病徵包括食慾不振、嘔吐、面黃及尿呈深色等。
另外,本月新增兩宗瘋牛症懷疑個案,令今年總數增至3宗,患者均為本地人,78歲男子目前在聖母醫院,情况嚴重,57歲女子則在屯門醫院,情况穩定。衛生署數字顯示,2013年共有5宗瘋牛症個案,2014年則有8宗。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