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來最荒謬的新聞,莫過於震撼家長界的法庭消息。女兒在家中補習,被補習老師非禮,女兒數度向母親投訴,母親叫女兒「觀察吓先」,及後女兒再次投訴,而母親亦承認曾數度目擊補習老師撫摸女兒大腿,不過她說女兒即將考DSE,「好難搵到個補得好嘅老師」。
看完這篇報道,心中只想爆粗,DSE的成績重要得過女兒的尊嚴、清白之軀?父母的角色是保護孩子,試想女兒多番求救,做母親的只顧DSE成績,對她受到的侵犯視若無睹,你叫孩子怎樣信任自己的父母?
截稿前,仍未知判決結果如何,但母親已在庭上表示自己很內疚沒有及時作出反應。希望這個個案,能讓天下父母反省,在這個世上,除了成績,還有許多比成績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你對孩子的愛。
有限物質仍可快樂
為人父母不是給孩子好吃、好住、好穿、好的補習老師就叫合格,好像今期的「窮養孩子」,記者訪問了美國青少年問題專家,發現愈富有的家庭所孕育出的孩子,問題愈多,酗酒、濫藥、抑鬱等,比一般來自基層家庭的孩子,問題更多,記者亦找來了兩個本地窮養孩子的代表家庭,看看他們在有限的物質下,如何能孕育出一個快樂的家。
看完這篇報道,心中只想爆粗,DSE的成績重要得過女兒的尊嚴、清白之軀?父母的角色是保護孩子,試想女兒多番求救,做母親的只顧DSE成績,對她受到的侵犯視若無睹,你叫孩子怎樣信任自己的父母?
截稿前,仍未知判決結果如何,但母親已在庭上表示自己很內疚沒有及時作出反應。希望這個個案,能讓天下父母反省,在這個世上,除了成績,還有許多比成績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你對孩子的愛。
有限物質仍可快樂
為人父母不是給孩子好吃、好住、好穿、好的補習老師就叫合格,好像今期的「窮養孩子」,記者訪問了美國青少年問題專家,發現愈富有的家庭所孕育出的孩子,問題愈多,酗酒、濫藥、抑鬱等,比一般來自基層家庭的孩子,問題更多,記者亦找來了兩個本地窮養孩子的代表家庭,看看他們在有限的物質下,如何能孕育出一個快樂的家。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