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0個詞彙看世界 (二)創新﹕後諾基亞創業潮重振芬蘭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15日 06:35
2015年03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創新」近年成為炙手可熱的詞彙,無論是美國還是芬蘭,不少人加入創業行列,盼結合天馬行空的意念及科技發展一圓夢想,甚至改變人類未來。社會如何能孕育及鼓勵創意?科技創新又會如何影響人類未來?本報將一連兩周探討。


明報記者 林康琪(二之一)

芬蘭科研向來先進,該國科技產業標誌諾基亞(Nokia)更曾是全球手機市場龍頭,惟在智能手機競爭中敗退,令芬蘭經濟受困。不過,「後諾基亞時代」的芬蘭卻掀起創業潮。3名芬蘭青年2013年成立公司研製「供飲用的超級餐」,去年推出市場。對他們來說,諾基亞沒落反而造就開創「食物未來」的夢想。


全盛時代的諾基亞可謂芬蘭經濟命脈。它對芬蘭有多重要,單看芬蘭智庫芬蘭經濟研究所(ETLA)的數據便可分曉﹕1998年至2007年間芬蘭的經濟增長有四分之一來自諾基亞;出口也有五分之一來自諾基亞。不過蘋果2007年推出iPhone後,諾基亞在手機市場節節敗退,芬蘭命運隨之逆轉。


諾基亞大裁員「釋放」IT人才

對不少芬蘭青年來說,這反而是大顯身手的機會。芬蘭創業公司(startup)近年如雨後春筍,除了手機遊戲及應用程式外,機械、醫療科技、食物科技、設計等不同範疇都有。2013年成立的Ambronite便是其一。該公司研製「最健康及最方便」的即冲飲料,以有營養的有機素材作賣點,聲言可取代正餐。5人團隊現時美國芬蘭兩邊走,去年更進行網絡集資,現已正式在網上發售。創辦人索希蒙(Simo Suoheimo)向本報說﹕「芬蘭現時的創業生態系統事實上是傳統產業衰落造就的,這實在是創業最佳時機。」


諾基亞2012年至13年間裁減2萬多人,變相為資訊科技界提供大量優秀人才。諾基亞舊將紛紛自立門戶,令芬蘭資訊科技界熱鬧不已。索希蒙稱,另一邊廂,大學校園這5年吹起創業風,紛紛組織學會;社會亦愈來愈鼓勵企業精神,芬蘭的科技創業大會SLUSH規模愈來愈大。「創新領域這5年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不論設計還是科技,愈來愈多人勇於將自己的發明發展成生意」。


索希蒙大學時代修讀商科,跟兩名同窗一直對飲食及營養感興趣,2013年萌生研製「飲用超級餐」念頭,3人創立Ambronite並參加總部設在阿爾託大學的「創業桑拿」(Start Up Sanuna)。 「創業桑拿」是針對北歐、東歐及俄羅斯的創業促進計劃,每年辦兩次課程,教授有志創業者如何研發及推廣產品等,亦協助創業公司建立網絡。


國家創新局成就「憤怒鳥」

政府支持的各式各樣創業促進計劃是整個創業生態系統一大環節。至於資金方面,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Tekes)是推動科技創新最重要的公營機構。Tekes去年給科技企業及研究機構的資金達5.5億歐元,有660家創業公司受惠。開發「憤怒鳥」的Rovio早年亦是受惠者之一。索希蒙亦獲得 Tekes兩筆合共5萬歐元的撥款,以拓展國際市場。他稱,該筆撥款只是基礎,若業務進一步發展,創業公司可申請其他更高金額的撥款。


對科技創業公司而言,除資金外,專家網絡亦不可或缺。索希蒙指出,芬蘭在食物科技研究水平高,他們參與赫爾辛基大學食物科技促進計劃,得以跟微生物學家、營養學家等專家合作,試驗及改良產品配方。為增加知名度及在國際市場推廣,他們去年在網上集資生產首批Ambronite,結果打破網絡集資網站 IndieGoGo食品集資的紀錄,得到來自40國客戶預訂,現已在網上發售。


公費教育科研培養企業精神

回顧創業歷程,索希蒙坦言,芬蘭政府、大學及研究機構組成的網絡營造了一個十分適合創業公司發展的環境。芬蘭教育及科研都是納梲人支付,他說:「由此可見北歐模式很有利企業精神發展。」支援網絡不單包括創業指導及政府融資,還有對知識產權和專利的保護。


索希蒙現在經常出席論壇,分享創業經驗。他認為創業要「愈早開始愈好」:「當你剛畢業還年輕,那是試驗想法的最好時機。雖然難免要承擔高風險,但相對整個人生來說,風險其實很小。而且就算失敗,學到的都可能較人生其他階段來得寶貴。」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