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庫斯克﹕退聯風潮提醒我們什麼?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11日 06:35
2015年03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執筆之時,港大學生會已經公投通過退聯,嶺大將進行退聯公投,另有幾家院校的退聯組織在籌集簽名發動公投。港大退聯公投結果相信令很多人跌眼鏡, 退聯以244票之差勝出(2522票贊成,2278票反對),對於不少人來說可說是一記當頭棒喝。


在談校園民情之前,先談支持及反對退聯的論點。


支持退聯的一些論點

根據港大退聯關注組的宣傳品,他們認為「學聯之代表性成疑,內部亦存有甚多體制及作風流弊」,當中包括:

組織及決策行政不分問題——這主要指是負責執行的秘書處也有份參與決策,常委會和秘書處過從甚密;至於選舉制度封閉,是指學生不能直接選出學聯成員、秘書處被指由「自己人」選出;意識形態僵固,是指學聯因為「小圈子選舉」,令政治理念「一代傳一代」,政治路線單一;權力不受制衡,是指代表會「甚少召開」,而「學聯組織透明度低,內部會議紀錄不明, 普通同學難以監察」。另外,學聯奉行「共識制」,令參與院校難以獨立行事。這些問題「形成惡性循環,內部改革困難重重,而共識制流於理想,個別院校根本難以違反集體意志」。(註1)


另外,網上流傳一系列文章,列舉學聯及相關的獨立法人組織「學聯及學生活動基金有限公司」的行政問題,例如前者多年沒有委任代表進入後者的董事會、後者2011年以後未呈交財政報告等。文章作者質疑學聯行政及財政不透明,而且學聯代表回應錯誤是涉及誠信問題。(註2)


支持退聯的另一個常見的理由,是學聯的政治路線傾向「大中華主義」、「左翼」、「不重視本土」,例子是學聯主張建設民主中國(註3),也是支聯會的成員,而且他們會支持新移民權益。


學聯回應

關於學聯代表性問題,反駁的說法是學聯本身是各大院校學生會的合作平台,學聯向各大學生會負責,而各大學生會向學生選民負責。學聯常委會由各院校的學生會民選幹事(通常是外務副會長)組成,而常委會行共識制,只要有一間院校的學生會不同意行動,便不能以學聯名義進行,而各學生會可以獨立行事。學聯代表會裏面,「首席代表」是由各院校民選產生的,而非首席代表之中,港大則由評議會委任、中大由代表會委任,其他院校則由直選的首席代表委任。


退聯組織的意見認為秘書處並非直接選舉,所以欠缺代表性。學聯的回應是因為學聯是各大學生會的合作平台,如果秘書處由所有院校直選,便會出現秘書處凌駕各個民選的學生會的情况,反而會影響各學生會的獨立性(註4)。


有關學聯的功能問題,7個學生會的聲明認為「有恆常的跨院校溝通平台,資訊互通……省卻短暫議題結盟所需的磨合。」,這將有利於各學生會就重要議題達成共識,也方便宣傳行動。(註5)


有關學聯財政問題及「學聯及學生活動基金有限公司」的行政問題,學聯發表聲明指已委託會計師調查及發表報告;有關學聯及學生活動基金有限公司的董事問題及行政問題,學聯承諾會在本屆內處理好,並在周年大會提交報告。(註6)


有關政治路線問題,學聯澄清坊間一些言論指「建設民主中國」 是他們的綱領並非事實。學聯的說法是綱領及路線可以修改,這屬於周年大會的權力。關於與中國的關係,學聯認為「香港要有民主制度,在一國兩制之下必然牽涉與中國的互動……不梳理香港與中國的權力關係及可行路線,香港永遠無法安寧」(註4)。


雨傘革命無功而還,學聯作為運動的主要代表之一,難免成為問責對象。在雨傘革命期間,學聯在9.28當日基於開槍傳言呼籲撤離;另外,不少參與者要求升級,但學聯有份參與的多方平台多次錯過升級機會。11月30日升級行動失敗,主導行動的學聯及學民思潮(雙學)被猛烈抨擊,後來學聯秘書長周永康接受電視訪問,他的說法被記者理解為「他們這樣做原來是想證明激進未必有用」(註7),周永康撰文澄清,這並非他原來的意思,並要求有線公開訪問片段(註8)。


政治就是印象

雨傘運動失敗,制度上最有問責性的學聯自然成了追究的首要對象。運動失敗,參與者感覺失望和憤怒,自然希望找尋運動失敗的原因,學聯在運動過程之中,判斷和指揮不無問題,退聯公投其實就是對學聯的一次變相不信任投票,不過通過的結果比起背上被不信任的紀錄嚴重得多,那就是學聯這個聯合陣線的分離 。


關於運動升級失敗的問題,大家可參考佔中發起人朱耀明牧師的訪問,他說過多方平台裏面主張升級的是雙學,佔中代表是反對升級最力的一方(註9)。當然,這不代表學聯完全不用對失去升級機會負責。


不得不提的是,退聯公投前夕,一些學聯老鬼或知名人士的激憤言論,以及以中共陰謀論來批評退聯,其實都是變相拉票。須知道大學生最討厭老鬼指指點點,愈多意氣言論,愈會刺激投票意欲。


港大退聯公投的結果令很多人跌眼鏡,但也揭示了一個所有人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年輕一代對於當前社會的困局已經極端不耐煩。對很多人來說,舊的組織、舊的抗爭模式、舊的權威都不能再信任。運動期間,「沒有大台」的說法得到不少支持,小組織互動取代單一指揮、更激烈的野貓式抗爭方式愈來愈多人認同。支持退聯的人認為退出學聯可令院校學生會取得真正的自主權,其實也是這種新思潮的延續。


退聯風潮提醒大家,即使不是完全同意,也絕對不能漠視年輕人的想法,當爭取民主的光譜上出現聲討權威的思潮的時候,如果不做好傳訊工作、不認真反省、不認真回應,最終會失去他們的支持——這不止是各大學生會及學聯需要面對的現實,也是所有政團組織需要面對的現實。


大學學生會退出學聯,天不會塌下來。經過港大公投一役,相信現在已經沒有人敢輕視學聯的行政和問責性問題,學聯已經承諾會採取行動糾正問題並提交報告,學界也開始出現學聯制度改革的討論。學聯是由各院校學生會組成的,學生會的方向也隨着社會需要而改變,當本土意識興起,各大學生會都需要回應選民訴求的時候,學聯的路線很可能也會隨之改變。


主權移交10多年來,學聯為不同的社會公義議題做過不少工作,很多學聯成員因為抗爭行動而負上刑責。當然,這些付出都不是不能退聯的理由。退聯與否,我們看的是學聯是否值得繼續存在——它在爭取香港民主的抗爭有什麼價值?它作為學生會的合作平台是否稱職?面對更多關注的學聯會更加問責和透明?這些問題都值得大家深思。


註:

1. 〈退出學聯公投今昔對比〉港大退聯關注組

2. 〈踢爆大話連篇的學聯(一)至(三)〉Ho Quen Thai

3. 〈學聯三大弊病〉嶺大退聯關注組

4. 〈退聯公投答客問〉學聯

5. 〈七大學生會有關香港大學學生會通過「香港大學學生會應退出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全民投票之聲明〉學聯

6.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就近日對本會財政疑問之聲明〉學聯

7. 有線新聞 2014-12-22

8. 《蘋果日報》 2014-12-22

9. 《852郵報》 2014-12-4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